【星雲大師全集116】隨堂開示錄 618 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8 佛教寺院的發展 5-5

星雲大師 |2022.03.07
2017觀看次
字級
第八屆台灣佛教寺院行政管理講習會,全體於佛光山金光明寺大雄寶殿前合影。(2003.11.12)圖/佛光山提供

第八屆台灣佛教寺院行政管理講習會 
時間:2003年11月12日    
地點:台北三峽佛光山金光明寺大會堂


我現在介紹你們讀的書也是不難。《六祖壇經》很好讀,很有情境、很有哲學意味。《維摩經》像文學的白話詩,文字好優美,要能讀出韻味。《金剛經》不要光是誦、光是念,要會做科判,懂得它的文字組織,才能知道經典裡面重重疊疊的意境。《勝鬘經》,勝鬘夫人結合七歲以上的小孩子在宮廷裡面教學,可以說是最早的兒童班。
《法華經》,很好念、朗朗上口,內容都是譬喻、故事,當然不是只有文字表面的意思,它的內容都是大乘圓教的義理,有很深的含義;《華嚴經》長一點,像《八十華嚴》就有八十卷,沒關係,一天讀個二、三卷,一個月就能把它讀完。《大寶積經》,是由好幾部小經聚集起來的,內容都很有人間精神。另外,也可以讀論,像《唯識二十頌》、《唯識三十頌》比較困難,不過,你可以讀《大智度論》,雖然長一百卷,但是文字很好懂,不懂也不要緊,就把它讀過去,看你懂的地方就好。還有好多的論書,《大乘起信論》、《毗婆沙論》、《瑜伽師地論》,比較深的,我就不勸大家念了。
讀佛教史 擴展生命
我覺得佛教史要學習、要讀、要懂。像《歷代三寶紀》、《開元釋教錄》、《出三藏記集》、法顯的《佛國記》、玄奘的《大唐西域記》、義淨撰的《南海寄歸內法傳》、禪宗的《祖堂集》、《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指月錄》等。讀史傳,才會知道世界之大。佛教史,有印度佛教史、中國佛教史、韓國佛教史、日本佛教史等等。史學是我們的鏡子,雖然有好好壞壞,但是它在延長我們的生命;佛教的地理,則能擴大我們生命的空間,這都很有意義的。
當然,《高僧傳》應該也要讀,每一個高僧的修行閱歷、修行經驗,都值得做為我們學習的模範。比方明朝四大師,憨山大師、紫柏大師、蕅益大師、蓮池大師的傳記。我們常常唱的「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就是從《憨山大師全集》裡面出來的。還有《禪林寶訓》、《禪林象器箋》,也介紹了很多叢林的規矩、叢林的器物。
除了禪門以外,像淨土宗有《淨土藏》,但是也不一定要讀那麼多,我們可以讀《淨土十要》。
勤做筆記 讀書靠己
現代的書,像佛光山最近替大陸學者出版《法藏文庫‧中國佛教學術論典》,內容是佛教一百年來高僧大德和佛學碩、博士的論文,可以說是近代的藏經。《中國佛教學術論典》的出版,是因為近幾十年來,大陸很多學者在不敢研究政治的情況下,統統都來研究佛教,所以大陸現在佛教的學者很多,我就把他們寫的二百六十篇博士論文,每一篇幾十萬字,編輯出版了一百多本。再者,《普門學報》,甚至《教乘法數》、《佛學辭典》這都可以讀,開卷有益啊!另外,像《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世界佛學名著譯叢》,內容都是很有思想的。
找別人來吃飯,我不能飽;找別人讀書,我也不能增加知識。所謂「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讀書也是,佛祖也不能幫忙我們,只有靠我們自己。我沒有上過學校,甚至在佛學院的時候,遇到戰亂,天天都在逃空襲、躲戰亂,也沒得讀書,只有靠自己偶爾出坡以後的一點時間翻翻書,好在寺院裡面有圖書館,對我們的幫助很大。
大家除了讀書之外,最好能寫筆記。讀的書馬上就會忘記,不過你把書裡面好的句子、好的道理記下來,常常翻閱,像演電影一樣重複地看,就會成為你的。大家學習寫札記,多寫,思想自然就會開通。
為了弘法,我必須到處講演,我只要花個一天把講稿寫下來,就可以出去弘法一、二個月了。我怎麼會寫?過去因為要上台,逼著我要講、逼著我要去想,想慣了、講慣了,就不為難了。所以一個人的思想,還是要自己逼自己。
進步改變 自我充實
講到寺院的發展,發展組織、發展制度,信徒要有組織、制度要有規矩,我們不一定要做事務僧。現在提倡「四眾共有」,在家信徒也可以到寺廟裡做當家,為什麼呢?像南傳佛教,都是在家眾在處理總務事務,法師都是修行、講道、托、收受供養,不做事務、雜務,所以,我們也要提升自己。事務要會做,比方學會典座,信徒吃素菜吃得歡喜,法會就會興隆。但是,也要會做知客、要會做傳教士。
寺廟的型態要改變,我們也要跟著寺廟型態發展的改變而改變,不斷自我充實。佛光山辦「寺院行政管理講習會」,就是要提供多一點現代的訊息和大家共享,因為今天時間到了,明天晚上還有一堂問題討論,只要你肯講,我就會回答你,我們明天再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