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概念延伸 買塊月球土地不是夢

編譯/潘楠慕 |2022.03.06
1862觀看次
字級
元宇宙世界的房地產是可購買的資產。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元宇宙概念的出現,再次顛覆資產的定義;元宇宙能讓使用者在虛擬世界裡社交、娛樂、購物甚至置產,這也促使新自由主義的亞當史密斯研究所(Adam Smith Institute)專家提出新的想法:是否能在月球置產?

亞當史密斯研究所的洛薇(Rebecca Lowe)表示,既然連虛擬空間都可擁有私人資產,世界各國也可以開始考慮月球甚至其他星球的私有化議題。

商業太空旅行已經實現,邁出殖民外星球的第一步;許多國家更有登月發展的野心,希望透過開拓新領地,解決地球上面臨的交通壅塞、生活空間不足、資源耗竭等問題。

除了各強權的企圖心,一些富豪也看好外太空的前景,包括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及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據專家推算,與太空相關的經濟價值在二○一九年已達三千六百億美元,二○三○年時估達六千五百億美元。

洛薇表示,月球土地私有化的構想,有待國際共識和思惟的轉變,尤其是目前引領最先進技術的美國、中國大陸及俄羅斯。

她建議,以類似長期租賃的方式分配月球土地的所有權,不得代代相傳,相關的收入則用於慈善和公共利益領域,例如環保或科學事業。

洛薇指出,這個構想距離實現為時尚早,除了殖民外星球的技術仍待突破,依據目前的《外太空間條約》(Outer Space Treaty),月球是全人類共同資產,與其他星球一樣不隸屬任何主權,也不能被私人勢力占有。然而,各國若能交流協商,化解財產定義以及人權方面的歧見,有朝一日或許能達成共識,讓有意願及負擔得起的人士,在月球擁有自己專屬的一片天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