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典故】 飛翔在天上的文字:飛白書

文/黃智溶  |2022.03.06
2237觀看次
字級
古人沒有鐳射光,沒有LED燈,也還沒有想到用煙火,用這些「光」來寫字,但他們突發奇想,發明了飛白書。圖/聯合文學提供
古人沒有鐳射光,沒有LED燈,也還沒有想到用煙火,用這些「光」來寫字,但他們突發奇想,發明了飛白書。圖/聯合文學提供

文/黃智溶

古人沒有鐳射光,沒有LED燈,也還沒有想到用煙火,用這些「光」來寫字,但他們突發奇想,發明了飛白書。

根據最早的記載,東漢末年書法家蔡邕,因看到匠人用掃帚在壁上刷白粉,得到的靈感。但我推測,可能是有一日清晨,雨後天晴,他拿起掃帚,清理落葉,不小心沾到小水坑,突然一筆畫去,驚醒了他的雙眼,打破了他一向過度功能性的書法造型與美感。

前人形容這樣的字體,既像一匹白練在空中舒卷自如,也像一陣雲霧飄渺天際。若有若無,恰似一縷清煙,直昇雲霄;忽隱忽現,宛如秋水輕柔的波紋。

欣賞這樣的文字,帶給我們如騰雲駕霧般的感受,得到心靈的解放。

除了王羲之、獻之父子外,唐朝皇帝太宗、武則天也很鑽研這種表現力很強的書藝,後來的空海和尚,將這種書風帶回日本,大力推展。

據載,唐朝李約(士舉),因緣得到梁朝名書家蕭子雲的飛白壁書──「蕭」字,為了每日欣賞這一奇字,只好把牆給拆了,舟載回洛陽。

(摘自《冬日磨墨》,聯合文學出版)



作者簡介

黃智溶

台灣宜蘭人,文化大學美術系國畫組畢業,佛光大學「樂活生命學系宗教組」碩士。致力於現代書畫研究與創作。曾任《象群詩刊》、《台北評論》、《文訊》、《幼獅文藝》等多種文學刊物主編。

1996年與詩友張繼琳、曹尼、劉清輝等共組「歪仔歪詩社」,推展蘭陽現代詩,並定期出版《歪仔歪》詩刊,現為「歪仔歪詩社」社長。著有詩集《海棠研究報告》、藝術評論集《貓蝶圖》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