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亭下令出兵攻打烏克蘭,震驚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能源價格飆漲,布蘭特原油每桶漲至一百美元以上。如果烏克蘭危機持續升高,俄國策略性停止天然氣出口到歐洲,將導致能源市場混亂。市場分析師預估,原油價格可能飆至每桶逾一百二十美元,引爆新一波能源危機。
自一九七○年代以來,各國政府深深感受到能源的重要,積極追求能源自主,但實務上,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辦法達到這樣的理想。俄國是全球第二大天然氣、第三大石油生產國,歐洲長期依賴俄國供應天然氣,約有四成的天然氣來自俄國。烏克蘭雖然天然資源豐富,但是境內核電廠的燃料、天然氣和煤礦的供應,仍必須依賴俄國。
烏克蘭為了擺脫對俄國能源的依賴,近年積極追求能源自主,《紐約時報》指出,在電力供應方面,烏克蘭計畫自二月二十四日展開為期三天的測試,今年以來該國境內核電廠供電能力提升至百分百;如果運作順利,將與俄國電網脫鉤,未來計畫連接歐盟電網系統。這項計畫如果實現,對普亭是一大打擊,想盡辦法阻止。
這項計畫為烏克蘭帶來極大風險。普亭選在二月二十四日出兵入侵烏克蘭,當天正好是烏克蘭展開電力自主供應測試的第一天。普亭顯然企圖利用這個敏感時機,藉機教訓烏克蘭。
為反制俄國出兵,美國與歐盟宣布多項經濟制裁,包括制裁俄國兩大銀行、凍結親近普亭人士在美國的資產,接著凍結普亭及俄國外長拉夫羅夫個人資產。七大工業國(G7)二月二十七日發表聲明,祭出終極手段,切斷俄國特定銀行使用「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的連結。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於一九七三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成立,全球一萬一千多家金融機構為會員,這項金融制裁將中斷俄國的銀行進行跨國轉帳交易,並可能引發大量資金外流,算是最嚴厲的一項制裁。
歐盟先前反對這項金融制裁,主要擔憂俄國可能因此停止天然氣、原油出口到歐洲,如此一來反而使得能源價格進一步飆漲,引發新的能源危機,也將使得通貨膨脹雪上加霜,最後傷害歐盟自家的經濟復甦,得不償失。
烏克蘭危機持續升高,可能引爆新一波能源危機,也突顯過去數十年來,各國在追求能源自主上,理想與現實中的差距。一九七○年代經歷石油危機,美國即開始追求能源自主,美國先前有六成的石油依賴進口,如今成為全球最大石油與天然氣出口國,但石油價格仍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
全球經濟復甦,對石油的需求增加,但地緣政治使得石油供應緊俏,進一步推升價格,而近年大型石油公司因應投資人對抗氣候變遷要求減碳,延緩對石油與天然氣的探勘與投資,也使得化石燃料供應吃緊。
地緣政治緊張情勢、俄國出兵烏克蘭可能引發新一波能源危機,加上對抗氣候變遷的減碳壓力,使得各國的能源轉型風險上升,必須更加審慎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