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與二二八連假剛過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啟動了「經濟防疫新模式」,各行各業逐步邁向正常秩序,結果電力供應卻頻頻出包。
高雄興達電廠三月三日上午發生開關場事故,造成全台再度出現無預警的大規模停電,中部以南的大型發電機組一度全數暫停發電,也造成核能供電出現幾小時的歸零狀態,是自九二一地震以後首見的嚴重現象。電廠事故尚待調查,但連經濟部長王美花都證實,興達電廠有發出好大的「蹦」聲。
三月一日上午,八大工商團體負責人齊赴總統府跟蔡英文總統面談,重提對台灣缺電問題的憂心,建請蔡總統重新思考能源政策。會中蔡總統大談能源轉型,並保證政府會維持穩定供電。未料,當天下午包括新竹科學園區在內的大新竹地區就發生大範圍的電力壓降,台積電、聯電等多家科技廠的生產都受波及。
隔天半夜,台南部分地區突然停電;三月三日上午發生全台大規模停電事故,全台大約三分之一的電力供應瞬間消失。由於正值上班尖峰,都市裡大停電造成多起民眾受困電梯、路上交通號誌停擺也發生一些交通事故,台鐵一度全線停駛。三月初就接連三天發生一連串供電問題,讓民生與經濟生產運作都受影響。
蔡總統和台電按例出面致歉,經濟部長王美花還特地說明,電力備轉容量率高達百分之二十四點六,所以不是缺電。然而,儘管政府每次在電力出包後真誠道歉,仍然換不來人民和工商界對政府承諾的「穩定供電」信心。即使經濟部向工商領袖準備的電力專題報告厚厚一疊,做了許多模型和公式估算,保證台灣在二○三○年不會缺電;但是,為什麼沒有電力供應的噩夢仍如影隨形的一再發生?
經濟部的「不缺電」,也僅是簡單的公式計算供應與需求得出來的數據,對於「供電無虞」缺乏有力的證明。而除了能源配置比率政策的理想與現實可能出現供電落差外,電廠安全管理與維護、電網的設計與穩定,都與供電穩定息息相關,牽一髮而動全身,只要一個環節出狀況,即使備轉容量率再高,電力還是無法輸送到用戶端。
這幾年為了實現「無核家園」的理想,執政黨用盡全力進行能源轉型。但政府將大部分的資源與心力放在開發新電源,諸如離岸風場等再生能源的設置與推動。不過,現實情況是:既有電廠、變電所機組老化亟待汰舊換新,維護管理與人為誤失也頻出狀況,這些都是電力中斷的問題所在,對電力設備附近的廣大住家安全也增添更多隱患。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電網的脆弱性必須盡快補牢。專家都指出,台灣電網是採用大電廠的集中輸配管理方法,一旦電廠跳電就會導致大規模的影響;如果配置一些小型電廠,因為各地會有很多電力來源,影響範圍就會縮小。若真要確保「穩定供電」,既有的電力系統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必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