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kosovo)獨立了!世界選邊站。美、法、英、德等西方國家在第一時間承認,但一些境內仍有分離活動的國家,如加拿大和西班牙等,則遲未發聲,就怕牽動敏感神經。
科索沃獨立後,成為巴爾幹半島的新國家,它原屬於塞爾維亞境內一個自治省,而阿爾巴尼亞人卻超過90%,因種族不同,百年來常爆發流血衝突。1998年的種族屠殺最震驚世界,當時數以萬計的阿爾巴尼亞人遭到殺害。
1999年在北約介入下結束內戰,但科索沃並未因此平靜,阿爾巴尼亞人反過來報復塞爾維亞人。如今科索沃苦盡甘來,17日宣布獨立,然而久經戰亂,加上政治貪腐,尤其境內還有10%的塞爾維亞人,也是科索沃未來的隱憂。
就在科索沃歡騰慶祝獨立之前幾日,東帝汶一聲槍響似乎是一種提醒。11日,東帝汶總統若澤‧拉莫斯‧霍塔(Jose Ramos-Horta)和總理古斯茂(Xanana Gusmao)在官邸突遭武裝襲擊。事後,逮獲主腦者竟是前憲兵指揮官芮納度(Alfredo Reinado)。
東帝汶在聯合國幫助下,自1999年脫離印尼獨立以來,被寄予能樹立安邦定國的厚望。但這起暗殺事件,無疑地也是一槍警世之聲,讓聯合國頓時意識到與蘇丹、伊拉克、索馬里、津巴布韋一樣的東帝汶,仍有段很長的路要走。
世界另一殘酷的戰場,就在內戰頻仍的非洲。據牛津大學研究分析,在非洲,資源豐富的國家爆發內戰是沒什麼資源國家的25倍,剛果和安哥拉1990年代的內戰很大原因就為了搶奪石油,人們將石油帶來的禍害稱為「石油的詛咒」。
肯亞去年選舉後,種族間的暴力衝突不斷,受害者多為基庫尤族人,其互鬥程度幾乎用屠城來形容,令人咋舌。蘇丹的人權問題隨北京奧運開幕在即,再度引起高度關注,日前好萊塢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就為此辭去北京奧運顧問一職,雖引起不小波浪,但對蘇丹內戰幫助仍相當有限。上周蘇丹政府轟炸3個反叛力量控制的城鎮後,至少8千難民被困在達爾富山區,記者也難深入,因此真實數目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