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人類社會已經進到二十一世紀,幾乎每個文明都在強調和平、人權,但是人類解決問題的方式並沒有改變,武力依舊是最後的手段,戰爭幾乎是人類演化歷史中不可避免的一頁。就像教宗說的,「那些開戰的人忘記人性。他們不為百姓著想,罔顧人民的具體生活,而是把片面利益和權勢放在一切之上,他們輕信武器窮凶惡極又道德淪喪的邏輯、那離天主聖意無比遙遠的邏輯。他們也遠離那些渴望和平的平民百姓」。
在強權國家的眼中,權力才是最重要的價值。俄烏戰爭的源頭當然是地緣政治的角力所引發,遠因很複雜,從蘇聯解體之後,俄烏之間就有千絲萬縷的分合因素,近因則是烏克蘭要加入北約,俄羅斯和歐洲北約國家的中間緩衝區沒了,直接面對來自北約的威脅,俄羅斯當然不願意。
這其間又牽涉到冷戰結束,蘇聯雖然解體,但美國在歐洲獨霸的地位不願意受到挑戰,就像在亞洲要抑制中國大陸崛起一般,不能讓蘇聯的勢力坐大,因此,不斷透過俄羅斯周邊的小國挑起和俄羅斯的矛盾,烏克蘭就是典型的例子。在美國煽風點火以及對烏克蘭信誓旦旦的保證下,烏克蘭有恃無恐,最後卻使得老百姓無辜遭來戰火之殃。
外界本認為俄羅斯會採取速戰速決的戰略,沒想到如今已經延續了將近一周,國際間開始對俄羅斯採取經濟制裁,包括將特定俄國大型銀行逐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這對於歐洲國家來說也產生了「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效果,可謂兩敗俱傷。不論有沒有參與戰事的國家,影響可以說是全面性的。
台灣的最大影響當然是各界所揣測的「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儘管政府一再宣示台灣並非烏克蘭,不論在國家處境上、地緣政治上、國家實力上都明顯不同,但不可否認,蔡政府所採取的國際戰略和烏克蘭如出一轍,一面倒向美國與西方國家的態勢,完全忽略近鄰的強國。也因此有人會推測,一旦台灣受到挑釁刺激中國大陸,命運就會和烏克蘭一樣。這當然是一個警訊。
台灣的處境其實和烏克蘭不相上下,在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中,在亞洲地區結合日本、印度、澳洲等國家,以結盟方式對付中國大陸,蔡政府採取「親美抗中」戰略就是選擇了一條最危險的道路。這其間由於美國不斷的刺激中國大陸,而造成共機繞台常態化的後果,同時大陸百姓也掀起了武統聲浪。誰能保證哪一天因為美國的戰略需求刺激中共對台灣動武,屆時台灣尋求誰來幫助?烏克蘭的孤立無援不就是活生生的教訓。
現代國家的領導人,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要避免戰爭,以免平民百姓受到戰火之殃。誠如教宗所說,那些開戰的人忘記了人性,他們也輕信武器的邏輯而道德淪喪。不論是拜登、普亭、習近平、澤倫斯基還是蔡英文,所有國家領導人都應該深深記取教宗的忠告,不要帶領人民走向戰火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