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日前發布「假訊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調查結果,在二千四百一十六份有效樣本中,半數受訪者認為最常製造假訊息者,依序是政治人物、媒體工作者及境外勢力;半數受訪民眾認為自己不會上假訊息的當,但很擔心別人被騙。多數人支持政府要求社群媒體建立自律機制,政府和科技公司應限制假訊息在網路上流傳。
二○一六年台、美兩地分別舉行總統大選後,假訊息探源與防制就成為顯學,各種論述紛呈。美媒對川普總統將不利他的報導,普遍扣上假新聞帽子,非常不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陶氏數位新聞中心歸納選舉期間不實訊息類別,有被扭曲的內容、假資訊、偽裝成新聞網站發布的不實訊息等。
台灣朝野尤應關注被公部門扭曲內容的假訊息。因為恰是公部門有最大聲量,能設定議題挪移內容,影響至廣。去年反萊豬公投被扭曲為反美豬,今年開放日本福島食品進口,藉冠名「福食」扭曲民間反福島核食的原意,均屬公部門力作。
專業與資訊不對稱也是扭曲內容的憑藉。核能發電前景、新冠疫苗有效性、防疫破口等議題,攸關科學辯證、趨勢分析、國際操作對比。昔日蓋章肯定核四試運轉測試成功的主管,今日能指證同一電廠商業運轉有風險,不能重啟。公部門搖擺若此,怎能不懷疑假訊息扭曲真相。
這次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調查,所列最常製造假訊息者,多指向自然人;但溯源即知穿透力最強的假訊息,多出自公部門法人之手。官方如欲培養國民識假、破假素養,以達抑假、懲假目標,首應自戒扭曲內容等惡習,擔起自律之義,才能務實律他打假。
假訊息氾濫下的閱聽大眾絕非無識,最近網傳勞保退休金改革方案,將停付八十歲以上保戶月退金;報紙未刊載相關訊息,網路社群隨即推斷此為假消息,並傳告群友。台灣缺蛋,網傳兩名持槍保全員護蛋不成反毀蛋的影片,社群間多認知是境外勢力譏諷作品,一如新聞漫畫,博君一粲而已。這也印證了事實查核基金會的調查:半數人自認不會被騙。
每屆選舉,假訊息與政黨意識糾纏,影響即非一般。選季緊咬的捷運站因特權而遷址,被指為假新聞;真相是因民意爭取而新設了一站。政客為年底地方選情,責對手黨阻擾地方建設;真相是民眾對開闢道路有意見,議員為民作主,卻被扭曲成阻擾。台式選舉發生過偽造錄音帶、非常光碟案,均左右了選舉結果。而今通過修圖、嫁接頭像等深偽技術,能製作並散播公眾人物不雅照;有圖、有影音也不一定有真相了;若將此深偽詐術用於選戰,後果更堪虞。
上世紀前網路時代,尚有中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新聞鏡周刊,監督媒體平衡報導;在媒體自律與他律間,持守專業,不為勢劫。今世紀網路世代若干名嘴、網工,不在乎平衡報導,肆意指謫。美國媒體因此評選年度惡人和害人不淺最爛網站以反制,台灣也有名人批評製造假新聞者是自甘墮落,蹭假新聞熱度的政客更可鄙。
打假在輿論場有共識,政府僅仗《社維法》、《刑法》威懾,並不足恃。建議公部門先自律當表率,進而促進媒體、網工自律,當能兼收新聞自由與隨心所欲又不逾矩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