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捕鯨,全球心驚。就在日本誓言捕回1035頭鯨的同時,包括綠色和平組織、甚至澳洲政府都出動軍事飛機蒐證,以便未來能說服國際法庭作出裁決,禁止日本的年度屠殺。即便如此,仍無法嚇阻日本的瘋狂行為。
捕鯨食鯨為日本傳統,每年都藉「科考」為名延續,事實上這項傳統正悄悄地在改變。據調查全日本僅4%的民眾常吃鯨肉,9%偶爾吃,53%從沒吃過,33%永遠不會吃。為重振「鯨文化」,政府每年不惜斥資500萬美元推廣,學校校餐中也加入鯨肉。從數據看來,日本食鯨文化已發生變化,其傳統是否應做適度調整,值得思考。
除日本,加拿大每年春天的「獵殺海豹季」也是一場大屠殺,近30萬頭豎琴海豹寶寶在短短幾十天內被獵人打死。但獵人取走的毛皮,一條僅值幾十加幣,而裸露屍骸卻染紅了一大片冰原。
加拿大與挪威政府也以傳統和經濟為由允許獵人獵捕殺,加國解釋,過多的海豹導致鱈魚產量銳減,才提出販賣海豹皮來代替鱈魚的經濟政策。對此,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IFAW)表示,加國獵捕數早超過規定數量近20%,濫捕情形反嚴重危及生態平衡。
就在歐盟於上周對日本捕鯨提出抗議之時,有一項「北極熊獵殺團」在歐洲逐漸盛行,近10家旅行社收購了愛斯基摩人獵殺北極熊的配額,再結合旅遊及住宿等配套,出價2萬英鎊,由打獵團名額爆滿的情形看來,其受歡迎程度還滿高的。在獵熊之旅中,遊客可與導遊乘坐狗拉雪橇,一旦遇到北極熊,就會窮追不捨,直至北極態筋疲力竭,遊客就可向牠開槍。
保護動物權益人士說,氣候變化及污染是北極熊生存的最大威脅,但相信阻止獵殺也是至關重要。
這些是看得到的獵殺,但許多隱而未顯的仍存在世界上許多角落。目前世界上生物,正以每小時3個物種滅絕的速度消失,科學家預測到2050年地球上近一半的物種將完全滅絕,此速度比物種形成的速度快100萬倍。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朱格拉夫就曾警告:人類正處在自恐龍滅絕後的第6次物種大滅絕的危急關頭,而導演這一悲劇的正是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