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穿衣禦寒防猝死 別忘臥房也要保暖

陳玲芳 |2022.02.22
774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寒流發威,中央氣象局針對全台二十縣市發布低溫特報,各地消防局統計從二月十九日上午八時到隔天晚間九點,短短三十七小時內,已有七十四人到院前無呼吸心跳(OHCA)及猝死;醫師表示,低溫容易增加血管收縮機率,導致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因此寒冬穿著足夠衣物禦寒,與臥房保暖都很重要。國健署也提出八重點保命原則。

大千綜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楊智鈞表示,寒流期間日夜溫差大,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甚至猝死的情形,猝死大多原因與心肌梗塞有關。根據統計,心肌梗塞最常發生時間是冬天的上午六時至九時,此時段通常是民眾剛起床、天氣尚未變暖之際,尤其是有高血壓、心臟病患者,要特別留意。

理想室內溫度

攝氏十八度以上

楊智鈞說,天冷容易發生心肌梗塞,原因包括天冷時不易口渴,因此較少喝水,有人一天甚至喝不到五百西西,導致血液濃稠;當人體水分攝取少,尤其經過一個晚上之後,身體會更缺水,所以清晨是血液濃稠度最高時,最容易產生血塊。

此外,早起時被窩與環境的「溫差」特別大,當身體感覺到溫度下降明顯時,血管就會收縮,容易促發心肌梗塞;而平日必須服用降血壓藥的患者,如未定期服藥,也是導致心肌梗塞發生的主因。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分析,近日寒流來襲,很多人猝死在床上或倒在浴室旁,癥結在於人們都知多穿衣服禦寒,但卻忘了「房間也要保暖」。日本人研究,當房間變冷,清晨每下降十度,血壓就會上升高八點二毫米汞柱;另一研究指出,當房間溫度每下降一度,猝死機會將升高約五點六個百分點。

黃軒說,當溫差愈大,死亡率愈高,而且從溫差大於五度以上開始,會愈來愈危險。美國研究也指出,不只心因性猝死,連腦血管阻塞疾病,也是因為溫差大於五度以上。冬天在家,除有保暖衣物,較理想的室內溫度,也應保持在攝氏十八度以上。

避免大吃大喝

情緒起伏勿過大

衛福部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清晨與深夜為一天當中氣溫最低的兩個時段,因此早起運動的長者或晚歸的上班族尤須注意,離開室內時,搭配帽子、手套、圍巾、襪子、包覆性鞋子等,都是能夠協助禦寒的必須裝備。早起發現氣溫較低,外出運動時間應延至八時以後,待氣溫微升後再出門,或改為進行室內運動,以降低因溫差大引發的風險。

為強化民眾健康意識,國健署提出低溫保健八要點:

一、保暖: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做好防寒及安全措施。

二、暖身:剛起床時動作放慢,補充溫開水,以暖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身體活動。

三、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勤喝溫水,避免血液過度濃稠。

四、避免飯後、喝酒後立即泡澡:用餐兩小時候再泡湯適宜,如為心臟血管疾病病患,不宜泡湯、泡澡。

五、避開高風險時段運動:心血管疾病病患,雖需維持規律運動,但最好避開酷寒及早晚之高風險時段。

六、妥善控制病情與規律服藥:定期追蹤病情、量測並記錄血糖、血壓、血脂肪等數據。

七、外出隨身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另需註記平時就醫院所及藥物過敏史。

八、有症狀立即就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