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奉天宮所奉祀的虎爺。
圖/謝貴文
文/謝貴文
今年是虎年,但民間對虎的認知多為負面,不僅常被用來形容人的殘忍、凶暴與貪欲,也被視之為一種沖煞,而有「謝白虎」的化解儀式;還有屬虎者不能進新房、產房等許多禁忌,虎年的生育率也明顯較低。
不過,各地廟宇卻常見虎的身影,祂是最為人知的動物神「虎爺」。由於是由動物轉化而來,其奉祀形式亦與一般神明有所不同。
虎爺通常被供奉在神龕或神桌之下,或直接放置地面或牆內的拱形小壁洞中,大多是隱密而陰暗之處,信徒要蹲下來尋找,才能看見其神尊。
廟方或信徒大多會準備「小三牲」來祭拜虎爺,即一小塊生豬肉、雞蛋與豆乾,用以滿足動物的生食習性。其所用紙錢則由黃、白紙組成的「金白錢」,主要用來祭拜神明的部屬兵將,因民間認為虎爺是土地公、保生大帝的隨將,故亦以此祭之。
虎爺並無固定的聖誕日,有的與土地公同在二月初二,有的以四月十六日為黑虎將軍聖誕,有的則訂在與動物有關的六月初六「天貺節」。
虎爺也具有與一般神明不同的性格,祂被視為是兒童的守護神,如果小孩不好養,常會認其做「契父」,還傳說因具有「虎咬豬」的神力,治療孩童的腮腺炎(豬頭皮)頗為靈驗。又因祂凶猛且具威儀,亦常會在神明出巡時,擔任打頭陣的開路先鋒,負責掃除擋道邪煞。
最為人知的是虎爺具有招來財富的職能,一般認為祂是文武財神土地公與趙公明的坐騎,故亦具有財神性格。
全台各地都有炸虎爺轎的習俗,相傳祂「愛呷炮」,炸愈多炮就能帶來愈多財富。有些廟宇則會在虎爺旁放一小圓鉢,內裝清水與錢幣,讓信徒以自己的錢幣與之交換,藉此母錢招來更大財富。
由於虎爺在民間較缺乏人文與道德色彩,有些廟宇會考量正統性而不奉祀,嘉義地區則有廟宇藉由「創造」傳說來提升其神格,乃至有「虎爺爬上桌」的現象。如朴子配天宮的虎爺,據傳嘉慶君遊台灣時,曾在當地遭妖怪騷擾,祂前往救駕有功,而被賜予黃龍袍,並封為「山軍尊神」,供奉於神桌之上,與媽祖同享人間香火。
新港奉天宮的虎爺則傳說在道光年間,曾指示雲林口湖居民逃難,使許多人躲過海嘯侵襲,也曾坐鎮雲嘉沿海地區,收服作祟的妖精,因而被賜封為虎狀元,不僅頭插金花被供奉在神桌上,且擁有全台獨一無二的虎爺殿。
雖然在民間信仰的觀念中,虎爺仍具有動物習性,神格地位也較低,但祂長久以來默默踞守廟內,已是地方不可或缺的守護神。時值虎年,不妨入廟找尋虎爺神尊,虔誠祈求「福虎生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