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在考慮孫女該上哪家幼兒園,問我的意見。我自覺雖然學的是護理,也在家扶中心幫忙,上過幾堂保母訓練課程,但是畢竟年歲漸長,時空間隔,與教育現況距離遙遠,未敢貿然提供意見。
圖/123RF
文/林月鳳
鄰居在考慮孫女該上哪家幼兒園,問我的意見。我自覺雖然學的是護理,也在家扶中心幫忙,上過幾堂保母訓練課程,但是畢竟年歲漸長,時空間隔,與教育現況距離遙遠,未敢貿然提供意見。
近日因疫情所逼,多數家長盡量讓幼兒延緩上學,沒想到,昨天鄰居卻給了我兩本幼兒園的聯絡簿,各自裝袋之外還噴了酒精。
一本是黃藍相間的,我一打開就被一行字吸引了:「小如是個很喜歡思考的小孩,我們問她問題時,她總是想很久才會回答喔!」字體柔和,可以讀出老師的暖意。「小如很喜歡樂高,在看人排樂高時,特別專心。」
另一本是小如的姐姐小易,在另一家幼兒園念小小班時的聯絡簿。老師的字很漂亮,會貼一些小孩喜歡的貼紙,也會誇獎小易,但要求就比較高一些:「請爸媽注意小易的發育,她有點遲緩,吃飯慢、動作慢,回答問題也很慢。」「還有她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在家要多做練習。」
兩個行為、兩種角度,我選擇了前者,隔著兩個塑膠袋,為那黃藍相間的本子打了一個大大的勾。
是的,小孩的自信是從身邊的小事累積的,如果從小就只要求他所沒有的,卻不曾看到或欣賞他所擁有的,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不但無從建立,甚至會日漸低落。因為,大人的「聚焦」對孩子的影響特別深遠,我們需要正向聚焦,才能產出陽光青少年!
兒子在高一下學期,短暫遊學美國。當年手機尚未風行,他隔山隔水,拿著話筒急切詢問米粉的烹調方式,我一時也說不清,就說煮熟就好。正擔心毫無下廚經驗的兒子如何交差,半夜卻接到電話,只聽到兒子在一旁說:「只是勉強可以吞下罷了,沒什麼味道!」「這次可是糗大了,丟臉丟到外國!」然而,住宿家庭的媽媽卻是極力讚歎米粉好吃,電話這頭的我,這才得以帶著微笑安穩入眠。由此可見,讚美確實是最簡單的心鑰。
有人說,台灣教育與西方教育最大的差異,是自信心的給予。
洋人總是喜歡誇讚小孩,放大他們努力的過程,所以孩子儘管失敗,卻不會失去信心。而我們的父母或因忙於生計無暇兼顧,又或礙於東方文化的謙虛美德不宜自誇,不習慣稱讚小孩,於是,自省檢討之風漸成家規,而老師在追逐分數都來不及的評比中,也沒有空閒讚美或安慰不及格的孩子;於是,「學業成績不夠好」、「比賽沒拿到優勝」,就悄悄地與「無用」畫上等號,甚至,有人就這樣對自己失去信心。
疫情期間,大家宅在家的機會增多,由於大部分家庭空間不足,親子的使用需求不一,要在許多功課、工作與經濟壓力下讚賞彼此,確實很不容易;但也正是彼此互相欣賞、互相了解、實踐「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的大好時機。
親職教育專家說得好:「嘴巴即是風水!」確實如此。讚賞即可改運,命運的塑造不在於外面的硬體,而在你我的身、口、意之間,將我們的想法藉著口訴傳達給對方。如果與人相處時,能常常找尋對方的亮點,學習表達具體的讚美,定會受人歡迎;而如果對象是自己的孩子時,更能發揮極大的骨牌效應,畢竟「行為的後果,決定行為再度出現的機率」。
孩子的自信,常來自他身邊最親近、最在乎的大人,一雙懂得欣賞的眼睛,才是建立孩子自信心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