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亞洲金融整併潮

 |2022.02.11
5812觀看次
字級

社論

新冠疫情期間,花旗集團決定撤出海外十三個消費金融市場,掀起亞洲新一波金融整併潮。在這一波整併潮中,新加坡的銀行動作迅速,一月中旬,新加坡大華銀行(UOB)買下花旗在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四個市場;一月底,星展集團(DBS)買下花旗在台灣的消費金融業務,積極擴張在亞洲的版圖。

新冠疫情衝擊下,各國利率降至歷史新低,而封城鎖國,重創旅遊業,也使得信用卡等消金業務大受影響。花旗集團新任執行長范潔恩(Jane Fraser)上任後,採取新的亞太策略,捨棄獲利不如預期的消費金融業務,把資源集中投入可創造較高報酬的財富管理、法人金融與投資銀行業務,決定撤出海外十三個消費金融市場,其中十個在亞洲,包括台灣、南韓、印度、印尼、馬、泰、菲、越、澳洲、中國大陸等。

花旗集團為了提升資本報酬率,集中資源於獲利性高的市場。花旗撤出亞洲消金市場之後,選擇新加坡、香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倫敦等地擴大財富管理業務,並在香港和新加坡擴大招募人才。

自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多家跨國銀行撤出亞洲消費金融市場,如美國銀行在一九九九年出售亞洲消金業務給荷蘭銀行,多年後,荷蘭銀行轉手給澳盛銀行,而澳盛銀行後來再轉手給星展銀行。如今在新冠疫情衝擊下,花旗撤出亞洲消費金融市場,花旗在台灣的消金業務亦由星展接手,巧的是,星展透過併購承接了美國銀行與花旗銀行的消金客戶。

兩年前新冠疫情爆發,全球股匯市一度重挫,主要國家央行把利率降至趨近於零,並推出量化寬鬆措施,加上大量財政政策刺激,股匯市很快反彈回升。這兩年台灣出口暢旺,台商大舉回台投資,在資金充沛情況下,股匯市表現頗佳。國內十五家金控統計,去年稅前獲利總計達五千八百多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富邦金與國泰金每股盈餘超過十元,紛紛創歷史新高,而官股主導的金控在獲利上則明顯落後民營金控。

國內金控獲利創歷史新高,值得慶幸,但主要拜股市大漲之賜,未必代表競爭力大幅提升。由於利率處於谷底,銀行業務仍相當辛苦,有如蠟燭兩頭燒,一方面要配合政府紓困政策,另方面又怕呆帳攀升。表面上各家金控獲利創新高,表現很風光,但不能忽略的是,骨子裡銀行業務其實相當辛苦。

跨國金融集團撤出亞洲市場,相對提供了亞洲本地銀行擴大版圖的商機。從這次花旗集團撤出亞洲消金市場,新加坡的銀行積極攻城掠地併購花旗消金業務來看,台灣金融業的動作似乎慢了半拍,連花旗在台灣獲利最好的消金業務都沒有搶到。

三十年前,政府曾提出「亞太金融中心」的願景,現在則強調要打「亞洲杯」,遺憾的是,這些願景淪為口號;問題在於台灣的金融業要走出去,最需要國際金融人才,熟悉跨國併購實務,了解亞洲各國的金融運作,否則,即使機會來了,也無法掌握,機會很快就會溜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