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民間文化的生命力

 |2022.02.10
6118觀看次
字級

春節期間,許多人回到家鄉和家人團聚,除夕之夜,民間有開廟門、插第一炷香的習俗,因此,廟宇前便排著長長的人龍,等待子時一到,告別舊歲,開啟新年。新年期間,人們也習慣去參拜古老的佛寺、廟宇,為新的一年祈福。

春節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節慶,不僅是歲時慶典,更是一種文化與心性的傳承。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春節。

大航海時代開啟的十六、十七世紀,中國海商活躍於東亞,遠及日本、韓國、麻六甲、菲律賓、印尼等地區,農曆春節的慶典也帶進了異國他鄉。

日本長崎文化博物館所展示的古老畫卷,上面畫下唐人的船舶到達時,船長率領一隊船員,雙手恭奉著小小的媽祖神像,後面跟隨到達的船貨,在唐人街上遊行;那神像就是典型的「船頭媽」,小小的木刻像,卻是民間信仰的中心。日本有許多觀音廟傳自中國,自然也有許多民俗活動,包括農曆年時,唐人在街道舞龍的畫卷。這些都是和早期海商在東亞的經營有關。

不要小看這信仰與民俗的活動,華人社群的凝聚力,華人與當地社會的融合與互動,乃至於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就是慢慢在這民間充滿活力的慶典中,透過歡歡喜喜的氣氛,不斷傳播擴散。老一輩的華商因此有文化的根,年輕的世代也有一種文化認同,而他鄉異國也逐漸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

大航海時代開始有大量閩南移民的台灣也一樣。那些民俗節慶所承載的,不僅是鄉愁,是家鄉血脈的再現,更是一種文化的承載,生命的認同。特別是兩岸在一九四九年分隔之後,各自有文化上的斷裂與承續,然而從民間信仰來看,台灣仍保留了深厚的河洛習俗與傳統文化。

你可以想見,布袋戲的戲文裡,傳承多少古詩詞的典雅;歌仔戲的唱念裡,承載多少舊詩文的底蘊;而南管北管、廟會鼓樂,又飽含著多少中原的音韻。這些本都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只不過它生長於民間,活躍於民間,有時甚至因為野性太強,不見容於官府教條,卻是生命力最強靭的所在。

有意思的是:官方的政策壓迫愈嚴酷,這種生長於民間的文化就愈是活躍。日據時期,歌仔戲與布袋戲都受到壓制,甚至演出內容都要審查,但民間的戲曲演出,依舊以各種方式生存下來。包含著廟宇慶典、民俗活動,都是這些古老文化存續的所繫。等到政治風向一過,日本人一倒,所有這些民間的文化活力又都回來了。

準此以觀,任何政治權力對文化的壓制,只能是一時的。元朝的草原文明可曾滅了中華文明?清朝的文化最終難道不是被中華文化同化?那些民間永續在的文化命脈,豈是政治能壓制的?

當前的台灣,政治權力顯然未記取歷史教訓,仍試圖以意識型態控制,進行去中華文化的各種宣傳與教育改造。但再改造也莫如民間生命力的強大。這只要在農曆年間,到台灣各地的廟宇、佛寺去看看就知道了。

鹿港龍山寺有副這樣的對聯:「掃石西天懸月色,推門南海息舟人」,我們相信,當朝代幾經變幻更迭之後,那中華文化的底蘊,還在那裡。文化的生命力,永遠比政治力更強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