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美霞
每逢過年,我總會想起小年夜那天,老家客廳門縫被塞了三百元的往事……
記得那年我念小學一年級,小年夜那晚因天氣寒冷,我們很早就睡了,也沒注意到四周有什麼動靜。隔天一早起來,老媽打開客廳的門,竟然有三張百元鈔掉了下來,讓她嚇了一大跳,直覺以為有人掉了錢,正想拿去派出所。
這時,住附近的李媽和王媽都跑了過來,緊張兮兮地問:「葉太太,你家有沒有拿到三百元?」同時把手中的三張百元鈔票揮了揮。
老媽這才發覺是有心人送來的,連忙拿起鈔票朝天深深一鞠躬,似乎在感謝老天爺送來這及時雨,要讓我們好過年。
五十年代的台灣社會普遍不富裕,那三百塊錢,足夠我們一家七口一個月的生活開支。那位善心人肯定深知一般百姓生活困苦,特別選在小年夜送來這筆錢,好讓我們能在除夕採購年貨,過個好年。如此善舉,著實令人敬佩。
沒想到,第二年同樣是在小年夜,門縫裡又被塞了三百元!我們訝異地望著那三張百元紅鈔,一時間都說不出話來。因為很想知道究竟是誰如此有愛心,居然連續兩年送錢來,於是第三年的小年夜,吃過晚餐後我們便守在家門口,想一探那善心人的真面目。
守著守著,就在近午夜時分,門外有了動靜,我和哥哥們迅速打開門衝出去,誰知那人身手十分敏捷,一溜煙就不知去向了。
再去詢問左鄰右舍,都說只看到背影,讓我們大失所望,因無法得知是何方大德,日後也就無法回報他的恩情了。只聽說那人同樣出身貧苦人家,長大後出外打拚賺了大錢,遂決定拿出一筆錢來回饋鄉里。
雖然始終不知當年那位好心人究竟是誰,但也啟發了兒時的我們,他日有成,必定也要做些善事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