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1.輔英科大樂齡大學72歲義工王慧娥,3年服務時數近3千小時,曾榮獲教育部第5屆樂齡教育奉獻獎;王慧娥與同儕合力將原本的垃圾場改造成「植享幸福療癒花園」,她成立植享園丁義工隊,自己每天早上8時前到校,花費4、5小時澆水、拔草、施肥,王慧娥說:
「一生最滿意兩件事,一是有個完美家庭,另一是擔任義工,豐富後半生的生活。」
2.印度裔英國女軍官香蒂(Preet Chandi),去年11月從南極洲海格立斯灣(Hercules Inle)出發,獨自滑雪遠征約700英里(約1126公里)到南極中心點,今年1月完成40天的極地考驗,為有色人種寫下新的歷史;完成旅程後,香蒂表示:
「這趟旅程的意義超出我個人的成就,我想鼓勵人們相信自己,挑戰所有看似不可能的事。」
3.雲林家扶中心感念寄養家庭對失依、遭逢變故的孩童20年如一日,在1月初舉辦寄養家庭授證典禮,讓30名寄養爸媽穿上盛裝禮服,走紅地毯上台,接受全場掌聲;其中服務24年的黃垂青、徐金英夫婦,照顧逾20名寄養童,黃垂青表示:
「自己已兒孫滿堂,想給不幸孩子多一點愛,與太太會繼續守護寄養童,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家。」
4.嘉義市立宇庇護工場負責人林韋伶,20年前她的小孩曾在保溫箱住過,那時看著旁邊許多各種障礙的孩子,她除了感謝自己小孩沒有被疾病纏身,也興起「一定要回報」的念頭;她在另一半的支持下,讓立宇庇護工場充滿社會企業精神,不求獲利,旨在能穩定的經營,讓員工有安定的收入,她說:
「眼看著員工一天天進步,開心又認真的工作著,我就有力量繼續走下去。」
5.中國大陸話劇演員王繼世是天津人藝演員劇團前團長、大陸一級演員及「中國話劇金獅獎」得主;「工人甲乙丙丁戊」一類的小角色,他演了近20年,但即便再小的角色,王繼世也會到現實的環境中去體驗、了解他們的習慣,因為他認為:
「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無論戲分多少,都要認真對待。」
6.嘉義一名70歲農民張永琳,在六腳鄉擁有40甲農地,年輕時在台北經營鐵工廠,約15年前因家中田地遭人丟棄廢棄物,他決定返家務農、守護家園;張永琳發現,幼時清澈的六腳大排,變得滿是廢棄物,開始徒手撿垃圾,每年幾乎清理近千噸,他表示:
「希望留一個乾淨、優美的地方給子孫,每天生活就很快樂了。」
7.64歲的盧皮(Alfredo Lupi)在義大利一間工廠任職雜工,本來只要再工作2年多便能退休,但自幼罹患的認知障礙愈加嚴重,令他難以繼續上班;但若盧皮提早離職,則會失去養老的退休金,全廠員工決定送他一份厚禮:「眾籌」20個月年假。同事皮埃拉(Piera)表示:
「我們放棄少許休息時間,但幫助他更加重要。」
8.高雄市中山國小主任翁國恭18年前,看到一副「上無框」半框眼鏡開始,從此非上無框眼鏡不戴;他常被小朋友提醒「主任,你的眼鏡戴反了」,他有時會摘下眼鏡倒架在鼻梁上,變成鏡腳反了,學生才知道「原來主任沒戴反,是因為鏡框特別」,翁國恭希望藉此告訴孩童:
「不要把什麼都當成是絕對的、只能如此的,要用開闊的心胸去欣賞、包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