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語、德語、法語,各說各話,選舉結束組不成政府,萬人遊行:不要沉淪。
如果世界只有一種語言,除了溝通方便,很多棘手問題可能也迎刃而解。但仍有人憂心許多語言正快速消失,疾呼保存少數語言。
語言不同,讓比利時紛紛擾擾。今年6月10日國會選舉,荷語區的基民黨擊敗執政的法語區自由黨,卻因荷、法語區對國家政體改革嚴重分歧,無法組閣。直到12月21日臨時政府成立,暫時結束長達194天的「無政府」狀態。
比利時面積比台灣略小,人口一千一百萬,北部講荷語的弗萊明人(Fleming)佔多數,約六百多萬,南部講法語的瓦隆人(Walloons)四百多萬,東南部則有七萬五千講德語的日耳曼人。三種語言都是官方語言,教育採多語政策,但荷語區、法語區仍時生齟齬。
著名的魯汶大學台灣人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有兩個魯汶大學。舊魯汶大學在荷語區,本來是以法文授課,六○年代族群對立日趨尖銳,1968年的學生運動使學校分裂,法語居民、教職員與學生被迫離開,到布魯塞爾附近創立新魯汶大學。財產、圖書館與一切都「對分」,兩校對立、相互譏諷,新魯汶既以新自稱,有人把老魯汶稱為Lou-vain-la-veuve,意即「魯汶寡婦」。
1830年比利時脫離荷蘭獨立以來,荷語、法語區爭執不休。獨立時選擇德國貴族──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的王子里奧波德為第一任國王,也算是漁翁得利吧。而歷任國王為了不得罪任何一方,都娶外國女子為妻。
在中國古代,南唐後主李昱頗有詩文才情,卻無治國之能,致有「悔生帝王家」之嘆。比利時國王,至少在結婚對象選擇上,也有類似之嘆吧。
在比利時,荷語區富裕,法語區較窮,彼此不打交道,不看對方電視,不讀對方大學。最近舉辦選美,不會講荷語的南方姑娘到北方參賽,用法語回答問題,當場被觀眾噓下台。雙方唯一的共同點是,都愛吃巧克力和洋芋片。
比利時獨立時,援用兩千年前凱撒大帝戰爭日誌裡的用語,創造國名比利時,但荷法兩大族群勢不兩立,比利時幾乎只是地理名詞。六月大選獲勝的基督教民主黨,黨魁雷迪梅就曾說:「比利時的組成及存在,是個歷史的意外。」
經過四次憲政改革,1993年比利時由單一王國變成聯邦,由三個地區(弗萊明區、瓦隆區、布魯塞爾區)、三個共同體(荷語共同體、法語共同體、德語共同體)組成。除了荷語共同體與弗萊明區的議會合併,各地區、共同體分別有議會,加上聯邦下議院與參議院,共有七個議會,權力相等。聯邦政府負責司法、外交等全國性事務;地區政府負責經濟、環境、公共建設;共同體政府則負責文化、語言政策。
很複雜,對不對?更複雜的還在後頭。
聯邦議會選舉後,基民黨成為第一大黨,希望為荷語區爭取更多自治,但雷迪梅兩度受命組閣,都找不到夥伴結盟。自由黨要求保證不走向分裂,否則拒絕共組政府,基民黨在法語區的姊妹黨同樣懷有戒心,但雷迪梅不妥協。到了九月,大選結束都已三個月了,僵局仍未打破,國王罕見地出馬,呼籲全國團結。當時民調顯示,四成三的荷語區民眾主張分家,法語區也有五分之一贊成。
至於首都布魯塞爾,雖然位在荷語區內,弗萊明人居多數,但八成以上以法文為溝通工具,並有小巴黎美譽。布魯塞爾是西歐政經中心,有九百多個重要的國際機構,包括北約、歐盟總部,被稱為歐洲首都。市民一向以「布魯塞爾人」自傲,對法、荷兩族內訌隔岸觀火,譏為「沒有見識的鄉下人」。如果南北分裂,他們可能就成立布魯塞爾共和國。
新政府難產,但主要政黨都不願公開決裂,畢竟擔心「三國時代」真的來臨。
分裂聲音主要來自荷語區。比利時獨立時以法語為主,荷語受壓抑,造成佛萊明人較不願接受其他語言的社會風氣。但兩個族群格格不入,民族性大相逕庭也是癥結。佛萊明人勤奮、務實,認同荷蘭、德國;在他們眼中,瓦隆人好逸惡勞、虛矯輕狂。但瓦隆人自認富想像力、熱情浪漫,傾慕法國文化,取笑佛萊明人是工作機器。
近幾年分裂聲浪升高,直接導因是景氣不佳。荷語區主控全國的政治、經濟,法語區則工業凋蔽,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五。佛萊明人不想再補貼法語區,他們忿忿表示:「幾乎每隔四年,每戶佛萊明家庭繳的稅可為一戶瓦隆人買輛新車。」
各付各的錢?這句話很熟吧。
英文go dutch(各自付帳)是由dutch treat(荷蘭式請客)簡化而來。17世紀航海時代,荷蘭成為貿易強國,終日海上奔波,請別人吃飯,可能這輩子再也碰不到對方。他們精明、凡事都要分清楚,為了大家不吃虧,逐漸形成分攤費用習慣。英國人即常以此嘲笑荷蘭人小氣。
經濟雖使比利時瀕臨分裂,同樣也沖淡此憂。
11月18日,兩萬人在布魯塞爾遊行,用法、荷、德語書寫「為比利時團結!」希望儘快結束政治僵局。荷語區民眾說:「無論荷語區、法語區,都是比利時人,比利時人不希望國家分裂。」法語區民眾也說:「一旦分裂,法語區經濟將立刻停擺,醫療保健、社會服務及全國債務分割都會受到嚴重衝擊,可能淪為第三世界,不宜意氣用事。」法語區媒體更強調,各語區經濟唇亡齒寒。
12月19日,五大政黨終於達成協議,21日在國王主持下,臨時政府宣誓就職,將在明年3月23日前將權力移交給新政府。比利時「三國演義」會不會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