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槐司鐸銅陵時,言有民舍除夜燎煙,祓除不祥。一雄雁觸煙而下。家人以為不祥也,烹之。明晨,又一雁飛鳴繞簷,數日亦墮而死。
──《聖師錄》,朱幼蘭書
圖/豐子愷
文/林少雯
王一槐司鐸銅陵時,言有民舍除夜燎煙,祓除不祥。一雄雁觸煙而下。家人以為不祥也,烹之。明晨,又一雁飛鳴繞簷,數日亦墮而死。
──《聖師錄》,朱幼蘭書
又一則「雁殉侶」的故事,讀來真是心有戚戚焉!
這則出自《聖師錄》的護生故事,內容寫的是一位叫王一槐的讀書人,有一年在銅陵地方教書時的所見所聞。
那時,年關將近,人們都忙著過年,家家戶戶歡天喜地。在除夕那天夜裡,附近民居有人燒起艾草紮成的火把,說是為了驅邪避凶。艾草燃燒起來,四周煙霧瀰漫,飄向天空。此時,剛好有雁群飛過,被這一陣煙霧給薰著了,其中有一隻,不敵煙味兒昏了過去,於是掉落到地上。
雁鳥從天而降,掉到院子裡,把薰煙的人家嚇了一跳,他們認為過年期間,怕不吉祥,於是將那隻雁撿回家,拿進廚房宰殺並下鍋煮來吃掉。
第二天,過年了,一大早,有一隻大雁不知從哪兒飛來,在燃燒艾草這家民居的屋簷附近飛來飛去,似乎在尋找什麼。那是死去大雁的伴侶,前來找尋失蹤愛侶的縱跡。牠記得自己的愛侶,在煙霧中就是從這裡掉下去的。
大雁天天都不辭辛勞的尋尋覓覓,一連找了好幾天,哀哀鳴叫,呼喚心愛的伴侶,彷彿叫著:心愛的,你在哪裡?快回答我。牠的愛侶終究沒有回答。大雁知道牠的愛侶已遭不測,悲痛欲絕,不想獨自存活,於是從空中俯衝而下,墮地而亡。
這是什麼樣的感情啊!比人還純!比人還濃!比人還烈!令人無言!
王一槐聽說了這件事,心中感慨萬千。他沒想過雁能如此專情,還會為愛侶殉情,真令他震撼。聽到這個故事,誰能不感嘆。
人類豢養的各種動物,種類繁多吃也吃不完,應為無辜的野生動物留一條生路;少吃一口肉,有時會救了兩條命。像這個故事裡的人家,若不殺雁,就不會發生雙屍命案,就能救起兩條珍貴的生命,這是對生命的愛惜和尊重,也是一種慈悲。可以護己的心,又不造殺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