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地鐵 古老優美的靈魂

戴定國 |2007.12.08
864觀看次
字級

「莫斯科地鐵,每站都有驚奇。」發起「北京到巴黎無車探險計畫」的吳懿婷,騎單車到達莫斯科後,暫時放下單車,搭地鐵遊覽,她在〈無車之旅:獨裁式的遠見,莫斯科地鐵〉一文有以上描述。

莫斯科地鐵建於1935年,堪稱世界最深入地底的地鐵。當時戰亂頻繁,地鐵站兼防空洞,平均深50、60公尺,最多達100公尺,搭電扶梯下去都要很久。

莫斯科地鐵以「地下藝術殿堂」聞名。候車長廊是雕梁畫棟的拱形圓頂,裝飾著中世紀的石膏大理石雕花、水晶吊燈。一位部落客形容:「長廊旁是飛馳的列車,感覺很奇妙,好像乘坐夢的飛船,來到童話中的皇宮。」

171個地鐵站造型各異,個個像是畫廊、博物館,一幅幅中古世紀油畫鑲在石膏框,嵌入牆裏;一幅幅描繪革命的巨作,也用砌牆方式展現。各種壁畫、浮雕、雕刻和燈飾,展現不同的藝術風格,使各地鐵站典雅而富麗堂皇。

1938年建成的馬雅科夫斯基站(Mayakovskaya),堪稱20世紀的建築藝術精品,廣告、電視電影常到此取景;它是現代派裝飾,有不銹鋼柱構成的列拱,地面鋪砌大理石,宛如地毯,襯托詩人馬雅科夫斯基的半身像。台灣駐俄代表處也在這一站。

愈來愈多城市效法莫斯科,投資在設計和藝術上。「特別是歐洲,把他們慘淡的公共運輸變成驚人的藝術作品。」美國的商業週刊去年這麼報導。

世界第一個興建地下鐵的倫敦,請來舉世聞名的建築師福斯特(Norman Foster)爵士,設計了摩登的金絲雀碼頭站(Ca-nary Wharf),乾淨、光滑、未來派。愈來愈多知名建築師參與改進地下世界(subterranean world)。在義大利,琵亞諾(Renzo Piano)設計熱那亞的新地鐵,美國的愛森曼(Peter Eisenmann)最近也被委任規劃龐貝城火車站的改建。

地鐵除了運輸,藝術也是賣點。

在里斯本的Olaias 車站,可以欣賞當代葡萄牙藝術家的作品,許多是用葡萄牙生產的彩色陶瓷磚。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地下鐵建於四○年代,全長108公里。市政府號召一百多位畫家、雕刻家、建築師和工程師合作,要讓地鐵站有吸引力,有炫耀的顏色和節奏,成為「地下大教堂」(underground cathedrals)。於是一個世界最長的地鐵網,變成了「世界最長的藝廊」,在一百多個地鐵站內,可以欣賞到各式各樣的藝術表現手法,包括壁畫,雕塑等。

斯德哥爾摩地鐵深入地下岩層開鑿而成,有些車站還保留岩壁粗糙的風貌,彷彿置身原始洞穴。因此地鐵站藝術與其他國家不同,將整個車站作整體包裝,連天花板也列入整體考量,融入現代的裝置藝術、古羅馬建築的柱式裝飾等。

對台灣人來說,商業週刊用「慘淡」形容歐洲的公共運輸,太「毒蛇派」了。事實上,包括東歐國家,許多歐洲城市的地鐵超過百年歲月,本身就是歷史珍寶或珍貴的藝術作品。譬如,雅典地鐵根本就是個博物館,在Syntagma車站,可以看到開挖時出土的古物。匈牙利布達佩斯地鐵建於1890年,為了慶祝建國千年而興建;臺北捷運興建前,匈牙利也來參加招標,那時台灣人才驚訝發現:「匈牙利地鐵都有一百多年歷史了啊?」。

布達佩斯的地鐵是歐洲第二古老的,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雖然經過兩次修繕、擴建,車站仍維持興建時的風格,旅行家網站〈三種時光機器,揭秘布達佩斯〉一文寫道:「古典花式地板、長條木椅、木窗及煤油燈造型的壁燈,讓每個站臺都像一座懷舊電影的攝影棚。」

世界最古老的地鐵在倫敦,1854年批准計劃後一再推遲, 1863年1月10日正式運作。當時電動機車尚未問世,機車牽引仍用蒸汽,隧道裏煙霧彌漫,但人們仍爭著去坐。第一年就運載了乘客950萬人。

巴黎地鐵於1900年通車,是為了當年的萬國博覽會而規劃。如今,巴黎地鐵像一座深邃的地下博物館,每個站的風貌都累積了一百多年的歷史與人文,各有藝術風格,如羅浮宮站,隨處可見精美的雕刻與華麗的繪畫;巴士底站月臺上,繪著法國大革命時的圖畫;奧塞站門口是城堡的樣子,協和廣場站是一頭威猛的獅子,宣告這是法蘭西民族自路易十五以來最引以為傲的區域。

瀏覽過歐洲各國古老地鐵,許多人覺得,莫斯科地鐵最值得細細品味。

ETtoday記者陳志東到莫斯科採訪回來,說:「台北捷運的優點是快速、安靜與乾淨,但不能讓人有任何回憶,離家在外也難為此產生鄉愁。實用之外要有藝術,才能讓建設有生命。莫斯科地鐵雖然吵雜、有點髒,卻能讓人深深感動。這是建設的生命,是台北捷運所缺乏的靈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