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歷史】 移民聚落

文/鄧榮坤 |2021.11.25
1505觀看次
字級
雜草叢生的移民聚落,見證昔日的滄桑歲月。圖/鄧榮坤

文/鄧榮坤

在桃園市觀音區離海很近的村落,曾經居住著一群來自山林的族群,他們因為石門水庫的興建而搬離了大漢溪水域淹沒區,頂著烈日,背著簡單行囊,風塵僕僕在這片風沙襲擊的地方討生活。多少年過去了,這群人在這片土地上孕育了第二代、第三代,面對工業區的開發與工廠進駐,再次背著簡單行囊,心力交瘁之餘沉默無語的離開了曾經廝守的聚落,過著漂泊的生活。

沿著濱海公路,路過一個被喚為草漯的小村落,在金碧輝煌的保障宮前拐入通往防風林茂密的移民新村,自風雨中褪色的「石門水庫移民新村」牌樓經過了四次改建,牌樓上的題字從當年的省主席黃杰至桃園縣前縣長吳志揚,轉眼已過了半個世紀。漫長的歲月裡,再度走過這片土地時,昔日滄桑似乎仍揮之不去。

政府自一九五六年七月開始興建石門水庫,一九六四年六月興建完成,當年為了配合石門水庫興建,居住於大漢溪流域的居民,分五批移民至桃園市觀音區離海很近的村落。第一批二十九戶安置在草漯,第二批四十八戶安置於樹林子,第三批二十二戶分別安置在大潭、十八戶安置於保障村大崙尾,第四批七十九戶安置在圳股頭至笳冬坑一帶,以上皆為漢族移民。最後一批,八十二戶原住民集中移置於大溪中庄。後因民國五十二年九月葛樂禮颱風肆虐,中庄地區的移民地遭洪災蹂躪,不再適合居住而再次移民至觀音區的大潭。

當這群遠離大漢溪的族群抵達觀音區離海很近的村落時,夏季風沙滾滾撲面而來,他們幾乎無法適應這裡的生活,在種種惡劣的環境下,多數人只能在甘藷與西瓜、花生的耕種中,累積生活資源。

由於他們的堅持與努力,生活逐漸有了改善,之後卻因火力發電廠、大潭工業區及桃園科技園區等開發案,陸續徵收土地;雖造就諸多就業機會,卻也帶來環境汙染,而這群人長年廝守的土地遭受不明汙染,迫於無奈之下,也逐漸離開這塊曾經與他們相依為命的場域。

幾經修建的「石門水庫移民新村」紀念牌樓,見證當年生活於阿姆坪一帶居民的移民滄桑,而屯居於這些村落的悲歡,也一代一代的被傳承下來。移民新村第二代湯松霖表示,為配合石門水庫興建,近三千人被迫遷離阿姆坪與新柑坪社區,分四批遷移至桃園觀音。

為紀念這段遷村事宜,當時建有宏偉的牌樓,由時任副總統與石門水庫籌建委員會主委的陳誠親題「石門水庫移民新村」,來紀念這一段歷史。移民新村之遷移迄今已逾五十個年頭,踏著先人雙手胼胝、汗滴禾下所耕耘的土地,不免讓人發思古之幽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