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羅聘〈寒山拾得像〉:紙本設色,78.3×51.4cm(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納爾遜藝術博物館藏)圖/世界佛教美術圖典編輯部提供
文/世界佛教美術圖典編輯部提供
作者羅聘,字遁夫,號兩峰、花之寺僧、衣雲和尚。是金農入室弟子,為揚州八怪中年齡最幼而頗負盛名的畫家。據《佛祖統紀》卷三十九、《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等記載,寒山是唐代隱士,隱居天台之寒巖,行徑顛怪,好吟詩唱偈。拾得乃天台山國清寺僧,與寒山交友。
一日,台州刺史閭丘胤問豐干,天台國清寺是否有賢達,豐干答曰:「寒山文殊,拾得普賢,當就見之。」宋元時的禪畫常以寒山拾得為題材。清雍正十一年(1733),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並稱「和合二聖」或「和合二仙」。
此幅畫寒山、拾得散髮,袒胸敞懷,相視談笑,神情自在無拘,畫面充滿寒山子詩「吾心似秋月,碧潭光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的盎然禪趣。衣紋用筆頗似梁楷折蘆描而更為率意。
此作筆法簡略流暢,墨色濃淡有致,承襲宋元時期的禪畫風格。畫之頂端錄二聖降亂詩,署款「花之寺僧羅聘書記」,為羅聘名作之一。依此圖所刻之石,今存江蘇蘇州寒山寺,拓本至今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