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新移民之子多誕生於文化不利家庭。許多外籍媽媽雖然努力學習中文,但無論如何用功,還是跟不上孩子的學習進度,因此一旦孩子正式入學,小一、小二之後,媽媽大概就無法再給孩子任何課業上的協助了。
來自越南的關麗英,五、六年前來台灣後,就努力學中文,目前還在忠孝醫院、警察局擔任翻譯,閒暇時則在永樂婦女福利中心擔任外籍媽媽的專線志工。關麗英發現,不少外籍媽媽遭到配偶暴力,孩子的照顧也缺乏資源。「政府提供外籍新娘很多免費的學習課程,也提供很多的具體協助,這對減少外籍新娘家庭暴力事件發生,有很大的幫助!」
但在教養子女方面,關麗英說,目前她的中文程度雖然夠用,也比一般媽媽更融入台灣的社會,但她看過學校上課的課本,發現難度頗高,絕非一般外籍媽媽所能協助,難免擔心孩子日後課業會跟不上別人,所以一直積極呼籲有關單位,能夠提供這方面的課輔班,讓孩子下課後有人可以協助解決課業難題。
來自菲律賓的妮達,中文雖然不夠流利,但慶幸的是,由於英文是菲律賓的官方語言之一,所以她在家鄉時,英語程度打下良好基礎,嫁來台灣十五年間,生了兩個兒子,如今老大上國中了,英語成績還不錯,原因即在於媽媽可以給孩子英語方面的協助,但除此之外,其他科目方面,妮達就沒辦法給孩子任何幫助了。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一月到九月,戶籍登記出生人數為十四萬六千五百一十七人,出生嬰兒生母為大陸港澳地區或外國籍者,合計占百分之十點四,也就是說,台灣每十個新生兒中,就有一位是新移民之子。
為了強化下一代台灣之子的素質,國泰慈善基金會與世界慈善會,從今年開始共同舉辦「課外輔導││新移民兒童成長營」,此一活動結合二十所大學及三百多位大專青年,為全國二十所國小的弱勢新移民家庭子女在全國十一個服務據點舉行。
由於新移民媽媽,來自東南亞不同文化地區,對台灣的一切,各有不同需要協助之處,因此國內各公益機構和團體,包括:世界慈善會、善牧基金會、伊甸基金會,合力共同舉辦新移民關懷系列活動,主要服務項目包括:課外輔導││新移民兒童成長營、親子共讀及訪視服務等,從不同面向提供新移民家庭各種服務。
其中的課業協助服務,內容包括:針對新移民家庭組成的特性,協助導正孩子的口語表達方式,並對弱勢家庭中的孩子自信心與人際能力不足等問題,進行課後照顧與輔導,結果成果豐碩,許多孩子的學業成績明顯進步,個性也變得開朗有自信,還結交了許多新朋友。
國泰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錢復表示,該基金會長期以來一直關注台灣新移民議題,此一「課外輔導││新移民兒童成長營」,經過一年的深耕,讓孩子透過營隊學習發現潛能肯定自我、增進人際關係及學習良好生活常規,活動非常有意義,該會也將持續結合資源,為新移民之子提供更多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