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辣不歡】吃辣不只有神奇功效 |2021.11.14 語音朗讀 255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世界各地都有嗜辣如命的人,而泰國、墨西哥、中國、印度……各地品類繁多的辛辣調味料,都能讓你辣翻天。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 世界各地都有嗜辣如命的人,而泰國、墨西哥、中國、印度……各地品類繁多的辛辣調味料,都能讓你辣翻天。很多人喜歡給世界最辣的辣椒排名次,並把這些讓人張嘴嘶嘶喘氣的食物評比一番,哪怕很難判別不同辣椒之間的細微差別。有些菜餚會讓人口舌冒火,常見的有:用魔鬼辣椒烹製的咖哩,或是浮滿一層辣椒醬汁的泡菜,以及四川麻辣火鍋等等。當這些食物灼熱舌頭時,你可能想知道:為什麼有些人無辣不歡,而有的則把辣椒完全排除在外? 氣候因素 必須辛辣這個問題同樣困擾著人類學家和食品研究專家。有趣的是,氣候溫暖地區的人們更嗜好辛辣食物。有研究指出,這或許因為某些辣椒具有殺菌作用的緣故。冷藏技術出現之前,在食物容易迅速腐敗的熱帶地區,香辛料曾經為人們延長食物保鮮期,讓食物更加美味可口。一項針對世界各地飲食進行研究的報告寫道:氣溫愈高,未冷藏食物的腐敗速度就愈快。隨著年平均氣溫的升高,香辛料的食譜比例、單一菜餚中的香辛料用量或香辛料總用量,以及殺菌力最強的香辛料用量都隨之增加。還有另一說法,大多數人吃辛辣食品會出汗,因此在熱帶地區吃辣會幫助人們降低體溫。汗液的蒸發冷卻效應有助於保持體溫平衡。然而,在溼度極大的環境裡,你出再多的汗也沒用,空氣中的水分已經夠多,因此汗液蒸發並不會帶走熱量。針對運動後喝熱水者的調查發現,其體溫下降速度的確略快於喝涼水者,但這只在低溼度環境下才會有效。在8月的泰國,這效應根本不成立。物稀為貴 顯示身分然而,對香辛料的嗜好絕不僅限於熱帶地區。辣椒原產於美洲,於15-16世紀隨著歐洲商人的腳步擴散到全世界。其他那些不如辣椒,但仍以各自獨特口味給菜餚增辣的香辛料,已經在歐洲流行了很多世紀,例如薑、黑胡椒和肉桂等,都是從東方輸入。目前有些地區的菜餚改以清淡口味見長,但當地都曾經是辛辣口味的愛好者。例如,一本18世紀的英國食譜,裡面就有很多使用肉豆蔻仁、丁香和肉豆蔻粉調味的菜餚。究竟什麼原因導致他們嗜好轉變?可能如曼威‧辛格(Maanvi Singh)在《鹽》一書中所述,嗜好辛辣口味食物會讓人感覺比較粗俗。辛辣香料曾經是物以稀為貴的舶來品,而當1600年代,歐洲香料價格出現暴跌,所有人都買得起、吃得起這些香料時,廚師們迅速對它失去了興趣。為了打造新的高級菜餚,廚師們開始轉而追求簡單純淨的基礎口味,然後用調味品突顯食材原味。以辛格的說法,就是為了所謂身分地位的表徵,最終使得香辛料從歐洲人的餐桌上消失。 刺激味覺 沉迷成癮 事實上,人類文化在決定是否喜歡吃辣這件事發揮很重要的作用。吃辣歷史淵遠流長,也應各地風土民情、氣候因素而影響吃辣與否。如同許多動物一樣,人類亦會先嘗試食物的味道,藉此判斷食物是否安全,而人們一旦習慣某種顯示安全的口味,就會因依賴而沉迷。已經習慣吃辣的人,會在無法吃辣後懷念這種味道,就是出於這個原因。時至今日,每個人都有自己吃辣的理由。其實,吃辣椒的生理反應是口中溫度感受器被激發的結果。此時,身體的感知會認為正在被火灼烤,因而出現臉紅和出汗,更嚴重的情況甚至會嘔吐。基本上,人們是喜歡腎上腺素飆升的感覺,社會地位或口味輕重的因素已不再重要。在沒有長期不良影響的情況下,獲得如此獨特的體驗是辣椒魅力的一部分。辣椒嗜好者也樂於向人誇耀自己吃辣的能力。如今,準備去吃一頓咖哩大餐之前,香辛調味料的殺菌和調節體溫功效,已不再是你的主要選項。吃辣對人體是否有害對許多人來說,大汗淋漓、滿臉通紅地吃印度咖哩、墨西哥沙司或四川火鍋,體驗麻辣口感是生活中最大的樂趣之一。更有人樂此不疲,到處尋找最辣的食物。紅辣椒中的辣味來源是辣椒素分子,能透過刺激口腔內的痛覺神經元受體而產生辣感,但實際上它並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幾分鐘過後,口腔中的灼燒感就會消失。不過,吃辣椒吃出問題的也大有人在。有研究指出,辣椒素分子最初是由植物的抗真菌成分演化而成。然而人類卻由於它對痛覺神經元受體的刺激作用,對它產生喜好、迷戀或恐懼。無論受到火焰般灼燒或是辣椒素的刺激,痛覺神經元都會向大腦發出同樣的受熱信號,但神經元本身無法分辨兩者的差異。 辣椒與痛覺反應費城莫奈爾化學感覺中心(Monell Chemical Senses Center)的生物學家布魯斯‧布萊恩特(Bruce Bryant)說,吃辣椒後的身體反應可視為人體自認為遭到燒傷後的應對措施,出汗是人體進行自我冷卻的過程。受到激發的痛覺神經元會釋放導致血管擴張的物質,從而引發炎症反應,向受損部位輸送更多血液及急救物質。雖然,吃了超辣辣椒幾個小時或是1天後,儘管不適感依然存在,但人體本身並沒有受到長期的威脅。但有些生物學家卻發現長期以辣椒素餵養幼年哺乳動物,會造成痛覺神經元的死亡。不斷刺激神經元會造成疲勞受損情況,而且受損的神經元不會再生。有趣的是,辣椒這種植物進化出辣椒素分子的目的,就在於避免哺乳動物吞下它的種子。而將辣椒種子囫圇吞下的鳥類則不會有灼燒感,或導致神經元受損的危害,還能經由糞便將辣椒散播至各地。 前一篇文章 【生死自在】尋找人類死亡的真諦 下一篇文章 【小憩養神】消除煩惱 打個盹兒就好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8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全球傳統市場巡禮 品味城市脈動與文化面對世紀災難說 應如何安身立命預言成真現象 是否有理論根據正向自我對話 內心更強大 作者其他文章艾草可內服外用 有效抗菌淨化空間異國風味素食DIY 【健康睡眠】夢與潛意識意象【穀物分析】全榖需含麩皮、胚芽、胚乳美首位人瑞總統 卡特百歲逝世冬天進補 蔬食養生好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