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尋找人類死亡的真諦 |2021.11.07 語音朗讀 305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有些生命學專家認為死亡並非想像中的可怕。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BBC報導,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0年代後期的預測,估計未來幾年全球將出現死亡高峰。並指出,直到2030年,全世界死亡人數將從2015年的5600萬人上升到7000萬人。出現死亡高峰的主要原因,除了心臟病以及癌症病人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傳染疾病大流行所帶來的死亡。死是生的終點,人類最終逃脫不了死亡的命運。然而,長期以來,談論死亡似乎總是令人忌諱,這是出於對死亡的擔心和恐懼,或社會文化等原因,因此感受死亡存在的神祕,可能是痛苦、幻滅與虛無。死亡是人生過程英國臨終關懷醫師凱瑟琳‧曼尼克斯(Kathryn Mannix)認為應該破除死亡的禁忌,讓人們知道死亡並不是想像中那樣可怕。在英國也鼓勵醫生面對時日不多的病人時,能夠與他們展開關於死亡的坦誠對話。曼尼克斯說,很多時候人們不知道如何談論死亡這個字眼,所以乾脆緘口不言。其結果造成在面對親人死亡時往往不知所措,盡是悲傷、憂慮和絕望的景象。他表示,應該讓大家知道死亡的真相,坦然地探討死亡。根據曼尼克斯的描述,死亡就像出生一樣,其實就是人生的一個過程。據臨床經驗顯示,當病人逐漸變得更疲倦時,隨著時間推移,睡的時候多,醒的時候少,病人可能會在睡眠過程中處於昏迷狀態。這樣的變化微乎其微但卻非常重要,可能叫不醒他們,醒來時卻說自己睡得很沉。這種昏迷對病人來說並不可怕, 最終他們會一直處於無意識狀態。曼尼克斯表示,病人此刻正處於一種放鬆狀態,他們自己並無知覺。在生命最後時光會出現一段淺呼吸,最後是呼出一口氣,就不再有進氣。有時這一切發生得非常安靜,家人都沒有留意到。臨終前預知時至曼尼克斯說,正常的死亡過程是非常平和。當人們可以感知到死亡,而能為之做準備,應該為此感到安慰。英國麥克米倫的臨終關懷護士們(Macmillan palliative care nurses)曾經送走過無數老人。據他們的經歷,有些老人自己離世前會有預感。例如,有位老人告訴一位護士:「再過兩個星期我就80歲了,我要舉辦一個生日派對,之後我就可以走了。」兩個星期後,果真這位老人就離世了。也有一些老人在半昏迷狀態下表示,他們願意接受死去的事實。因為他們說自己已經看到天堂了,那個地方非常美好,因此對死亡沒有恐懼。善終與死亡課題什麼樣的死亡可以被界定為「善終」?在中國有句俗諺:「好死不如賴活著。」其實,好死(a good death)這個詞,不但中國文化有,在西方文化中也存在。據調查,普遍認為在家中離世,有家人親友陪伴,安詳地死去,應該就算是善終。根據英國研究統計,大多數人都希望能夠在家中辭世,然而現實生活中有過半數的人是在醫院去世。許多病人臨終前飽受疼痛煎熬,特別是癌症病人。因此,病人能夠保持最後時光的生命質量,成為好死的一個關鍵因素。BBC知名主持人瓊‧貝克維爾(Joan Bakewell)曾參與有關死亡系列節目,探討英國人對死亡的態度,試圖揭開死亡的面紗。他在節目中針對親人在家去世的家屬提供一些非常實用的建議。例如,「聽力」是人臨死前最後消失的感知功能,給即將離世的親人播放他們喜愛的音樂以及對他們耳語,十分有意義。因此,病人在臨命終時,如何讓他心裡不覺苦,讓他放下執著,解除對死亡的恐懼,坦然面對生死,尊嚴地走完最後人生,正是「臨終關懷」的主要目的。走過人生不遺憾有位臨終老人對護士說:生命太短暫,一定要做自己所希望的事,做自己能開心的事。人到老年,關鍵是生活質量,因為一旦失去健康和自主,即使壽命再長也無法享受。近年來,愈來愈多人認同在生命末期,已無希望挽回生命時,盡量減少醫療干預,例如:實施手術、插管、進重症病房等,最好能讓病人安度生命最後時光。也有人認為,如果自己突遇車禍重傷,希望不要搶救他,並早已經寫好遺囑,分成多份交給家庭醫生以及孩子保存。因為過多的醫療介入,不但無法令病人起死回生,同時還會讓家屬經歷心理和情感的折磨,有時甚至傾家蕩產,最後仍然人去財空,受盡苦難。活出生命的價值古今中外,許多人為了能夠長壽不惜一切代價,上下求索,希望能夠找到延長人類壽命的靈丹妙藥。然而,英國利物浦大學哲學系麥克爾‧豪斯凱勒教授(Michael Hauskeller)對所謂人類可以無限期地延長生命,這類新思潮運動持有不同觀點。他接受BBC採訪表示,雖然人能活著是件好事,但不代表永生就一定是好的。或許生命有一定期限,在本質上是具有某種意義與道理。也許因為如此,人們才會盡其所能活出精采,讓生命更有價值。雖然科學尚無法證明是否真有來世,但至少要善用現世的每一天,並且保持開朗的心態。人類世世代代尋找生命的真諦,或許死亡才是生命的意義所在,正因為有一個終點,人們才會不懈努力,在到達終點前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 前一篇文章 【處之泰然】教你如何戰勝恐懼 下一篇文章 【無辣不歡】吃辣不只有神奇功效 熱門新聞 01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2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3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4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5【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6【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07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8【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42025.05.0910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全球傳統市場巡禮 品味城市脈動與文化面對世紀災難說 應如何安身立命預言成真現象 是否有理論根據正向自我對話 內心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