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憩養神】消除煩惱 打個盹兒就好

 |2021.11.21
2392觀看次
字級
消除煩惱 打個盹兒就好。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

麻塞諸薩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研究睡眠的神經科學家麗貝卡‧斯賓塞(Rebecca Spencer)說,在女兒學齡前,他體驗到許多家長和保母們都熟悉的現象——小睡的力量。因為孩子如果在白天小睡一會兒,就不容易鬧情緒。對成年人而言,小睡也可以調整情緒嗎?

睡眠能緩和情緒

研究發現,睡眠有助於緩和情緒。睡眠在大腦白天所經歷的訊息編碼過程中具重要作用,大腦情感中樞的杏仁體是保存記憶的關鍵,杏仁體會將這些記憶分別標記,以便在睡覺時進行處理,使一些具有情感意義的記憶在日後更容易提取。

然而,透過影響處理記憶的方式,睡眠也是改變記憶的因素。任職於圖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uebingen)的博林格(Elaina Bolinger)專門研究情感與睡眠,他說,睡眠有利於轉換情感記憶。他和研究團隊做了一項研究,讓一群8-11歲的兒童挑選切合其感受的素描人物畫來表達情緒反應。之後有些孩子睡覺,有些孩子不睡,研究者便透過隔壁的電極監控孩子們的大腦機能反應。

第二天早晨,再給孩子們看同樣的圖畫,並加了一些新的圖片。結果發現,相較於一直處於清醒狀態的孩子而言,睡過覺的孩子能更好地控制情緒反應。這研究顯示,睡眠既有助於情感訊息的形成,也有助於控制它帶給人們的感受。博林格說,很多當代的研究都傾向這個說法,顯示睡眠有助於訊息處理以及情緒調節。


睡眠有循環周期

據BBC報導,人的正常睡眠狀態,每晚有4-5次的睡眠周期:入睡期、淺睡期、熟睡期與深睡期、快速動眼期。入睡期是準備進入睡眠,此時會出現昏昏欲睡的情形,腦波開始產生變化,頻率、振幅漸漸變小。淺睡期階段,這時腦波不規律,忽強忽弱。熟睡期與深睡期是進入深沉睡眠,腦波變化的頻率、振幅增加。快速動眼期的腦波迅速改變,出現如清醒狀態的高頻率振幅,類似第一或第二階段,事實上是進入一個「快速眼動睡眠」(Rapid eye movement,簡稱REM)。

有一項研究指出,快速眼動睡眠與情感記憶有關,REM睡眠期間壓力激素會降低,大腦可以在無壓力下進行記憶處理。林肯大學(University of Lincoln)睡眠與認知實驗室(Sleep and Cognition Laboratory)主任達蘭特(Simon Durrant)表示,前額皮質是大腦最為發達的部位,能讓人體保持平靜,並且不會立即對事物做出衝動反應。在人體處於清醒階段時,這部位使杏仁體和情感受到抑制。


小睡助冷靜效應

睡眠研究專家卡特賴特(Rosalind Cartwright)指出,在做夢期間,令人痛苦的現實經歷和類似的記憶融為一體。因此,做夢會將痛苦的新記憶置於已解決的舊記憶中,進而移除痛苦。慢波睡眠(slow-wave sleep,簡稱SWS)是在睡眠第一階段,它可以強化記憶,而且也有助於處理情感記憶訊息。斯賓塞的研究指出,睡眠期間的SWS活動量會影響情感記憶的轉換方式。

除了夜間完整的睡眠之外,小睡也能促進兒童的情感記憶處理。小睡之後,他們會表現出斯賓塞所稱的「冷靜效應」,對某些情緒壓力刺激也會有類似的冷靜反應。從本質上來說,孩子們如果不小睡就容易有情緒化現象,因而造成他們對情緒刺激非常敏感,主要的原因是他們一直沒有整理掉那些積累的情緒壓力。斯賓塞認為,小睡同樣有助於成年人的情緒處理,儘管程度不同。

博林格直截了當說,就絕大多數人的情況而言,睡眠可以幫助你感覺情緒更好。基本上,對於有心理創傷或是心靈蒙受陰影的人來說,有一個很好的處方就是:打個盹兒,睡一會兒吧。



做夢是一種情緒排毒

幾乎人人都有做夢的經驗,有些人可能每天睡超過8小時,但整晚都在做夢,睡醒之後感覺愈睡愈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研究顯示,做夢可能反映出人們日常所遭遇問題,包括煩惱和恐懼等。也有實驗報告指出,因為腦部累積太多資訊,需要透過一個清除的機制,在清理過程中,大腦想要刪除的連結和資訊就變成了夢,再經由做夢來化解這些問題。

有人認為做夢不好,但主要是因為做了「噩夢」,所以覺得做夢影響了睡眠品質。事實上,做夢期間人體身心的疲勞感可以逐漸被消除。經歷一天的勞累,身心機能逐漸被消耗,所以會產生疲勞感。這種情況下,做夢可以加快腦部毒素的排出,從而改善腦部的疲勞感,並且有利於腦細胞的健康。因此,睡覺時做夢也是一種減輕焦慮的反應,有助於整合、面對生活中的不平衡,並緩解恐懼,所以說做夢是大腦的排毒機制。

此外,做夢還可以調節情緒,有益心理健康。因為人們做夢時經常會夢到一些心裡所想、所希望得到的事物。夢中的場景,會使人心情處於愉悅的狀態,而好心情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若是白天長期處在壓力、抑鬱的狀態,晚上睡覺時做夢對心情的調節與紓壓,以及身體健康都有益處。

觀綜上述研究結果,人類做夢是屬於一種正常現象,大部分不會對睡眠品質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反而有利於腦部的健康,還能加快大腦毒素的排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