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畫賞析》吹裂孤生竹

陳牧雨/文‧圖 |2007.11.18
1617觀看次
字級



伶倫是黃帝時代的樂官,音律的創作者。以現代的話來講,伶倫應該稱得上是中國的「音樂之父」。

據《呂氏春秋》記載,伶倫為了達成黃帝賦與他創作音律的使命,走遍天下尋找適合的竹子,製成竹管吹出聲音來制訂音律。因此伶倫不只是音律的創造者,也是竹管樂器的發明者。

萬事起頭難,李商隱詩「鈞天」裡有:「伶倫吹裂孤生竹,卻為知音不得聽」的句子。這裡所謂「孤生竹」正是比喻伶倫走遍天涯海角,孑孑孤立無依無靠的樣子。而吹裂了天下所有的孤生竹,則是描述伶倫在尋找建立音律過程所費的苦心與努力。每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必須付出許多的心血,同時也必須具有無比的毅力來克服困難。

伶倫的時代離我們太過久遠,我們都不可能見過他的長相。所以當畫家想要為伶倫畫相時,必須根據畫家自己對伶倫的了解加上想像來創作。形像是由畫家創作出來的,在中國畫裡稱這種創作方式為「造像」。如果畫的是看過的人,就稱為「寫真」。

以這幅畫為例,披頭散髮不修邊幅,正是展現伶倫專注於音律創作而無暇顧及整修自己的門面。至於光禿的頭頂與臉上深邃的皺紋,則是歷經奔波與滄桑的表徵。緊閉雙眼,微皺眉頭,竹管就是被他這麼努力吹奏所吹裂的吧?畫家就這樣運用毛筆裂開的筆觸,與水墨在宣紙上的暈染,呈現出他心中所感動的伶倫形相,你在欣賞這樣的畫作時,不知是否也有相同的感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