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林立浩
1
知名補教歷史老師呂捷,因活潑的教學法廣受學生喜愛,臉書粉絲頁有逾53萬人。他認為歷史該教的不只是認識歷史,而是該認識人性;他常用犀利的角度來剖析各類事件,因而被票選為「最愛補教名師」。呂捷說:
「沒什麼東西比青春更珍貴,也沒什麼東西比青春更容易浪費。」
2
主持人黃子佼出道33年、得過10座金鐘獎,藝人接受他訪問時,不用擔心冷場,因為什麼樣的話題黃子佼都接得上。這靠的是他平時深厚的閱讀涵養,數十年來每天讀報、一年看100多部電影,聽遍家中上萬張CD唱片的累積。他說:
「閒談力是不斷地從日常吸收多面向資訊,未來一定會派上用場,也讓你更有底氣。」
3
高中國文教師黃志煌在教界服務35年,10年前從退休,全心投入書畫藝術與生態攝影。這些年他拍了許多精采又有趣的畫面,像在澄清湖用1/4000秒快門拍的透翅天蛾;在高雄鳥松溼地拍到水雉巢位被大雨淹過等。他說:
「活了大把年紀,知道觀察和等待很重要。」
4
被外界稱為「人生整理教練」的廖文君,現職為自由接案的行銷策略顧問,並擁有「家族系統排列療癒師」、「美國NGH催眠治療師」資格認證。廖文君在《好命整理》寫道:
「成為你自己就是最美,而不是追求外在的美。」
5
速寫藝術家李賜民從事室內設計工作40多年,6年多前退休後回到家鄉金山重拾畫筆,他走訪北海岸各地,用一支彩筆速寫家鄉之美,透過速寫重新親近家鄉,也成為退休後另一種「慢活」的人生態度,他說:
「速寫沒有好壞對錯,也不是比快,而是將眼前所見結合當下的心情畫出來。」
6
日本攝影師幡野廣志,在2017年多發性骨髓腫瘤發病,被醫師告知剩數年的生命後,他在網站「cakes」上回答讀者的各類問題,成為該網創立以來最受歡迎的專欄。著作《為什麼大家都來問我?》長踞暢銷榜。他說:
「話語能夠阻擋住一個人的腳步,也能夠推動一個人前進。」
7
來自雲林的邱翌瑄因為尋根,跨海到金門經營獨立書店「浯島文製」。她希望透過與書友交流,得到先祖在金門居住的蛛絲馬跡,梳理父族故事、治療喪親之痛,並堅定自己身為母親的職責。她說:
「浯島文製是我人生一個很重要的轉捩點,它承載了我尋根的意念;它讓我認識更多人,找到更多訊息去梳理。」
8
武志紅是中國大陸資深心理諮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致力於用心理學去深度剖析理解個人、家庭的種種典型現象,讀者遍布世界各地華人區。對於親子之前的相處,他在《為何家會傷人》寫道:
「父母只有給孩子留出充裕的個人空間,孩子才會發展出完整的獨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