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亦純
清朝末年,在李鴻章、盛宣懷等給子孫留下巨大財產的名人外,同時期有一個沒有給子孫留下任何財產的人,這個人叫曾國藩。
道光二十九年,曾國藩初任仕途時便對家人表示:「絕不留銀錢與後人。」
後來身為湘軍統帥,他再次申明他的態度:「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一無可恃,就是不留財產的真諦所在。讓孩子覺得沒有父輩可以庇廕和憑靠,才會真正自己去努力。
曾國藩的家族經歷了二百多年來,後裔有成者多達二百餘人,大多成為學術、科技、文化領域的精英,繁盛綿延十餘代。曾國藩說:「兒子若賢,則不靠宦囊,亦能自覓衣飯;兒子若不肖,則多積一錢,渠將多造一孽,後來淫佚作惡,必且大玷家聲。」大意是:「子孫若賢能,不倚靠官奉都可以自行創業謀生;如果子孫不肖,多留些錢給他,這不過是讓他多做壞事而已。他為非作歹,還不是破壞家裡的名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