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同慶
再過幾天就是西方的鬼節萬聖節了,而在萬聖節前夜(十月三十一日),則是萬聖節最熱鬧的時刻。西方很多國家會在萬聖夜裡,舉行各種慶典與聚會活動。千百年來,奇妙有趣的萬聖節傳說,可謂林林總總。以下略述一二。
相傳,萬聖節起源於古愛爾蘭,是人們慶祝秋收的時節,也是迎接冬天到來的節日。人們相信,過世的親友會成為鬼魂,在萬聖節的前夜造訪人間,觀賞人世間豐收的景象。為了與鬼魂們相處融洽,村民們便善意地穿上五彩繽紛的奇裝異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將自己裝扮成既搞怪、又可愛的鬼怪模樣,歡歡喜喜與他們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
與此同時,人們也會在家門口擺放些食物,款待諸位遠道而來的「貴賓」。待慶祝活動結束後,人們便提著用蘿蔔做的燈籠,為這些鬼魂照亮前路,引導其回歸。
據說,當時古愛爾蘭還沒有南瓜一物。後來,愛爾蘭人到了美國才發現,用這種圓滾滾的南瓜來雕刻燈籠,不僅更勝蘿蔔一籌,且美國秋季的南瓜量充足。從此,南瓜便取代了蘿蔔,成為了萬聖節的主角。
至於,萬聖節流行的風俗「不給糖就搗蛋」,有說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美國風靡起來的。當時,人們想拉近鄰里間的距離,便借鑑人們在萬聖節時,家門口都會為鬼魂擺放食物的傳說,讓孩子們喬裝打扮成一個個滑稽搞笑的小搗蛋鬼,逐家逐戶敲門索要食物,儼然一派「不給就搗蛋」的態勢!
起初,人們為小搗蛋鬼們準備的食物,無非是些堅果或自製的烘焙食物。後來,竟被糖果公司抓住了商機,特別推出包裝精美獨特的萬聖節糖果。萬聖節糖果一經上市,便大受歡迎。一來成人樂得不必費心準備萬聖節的款待食物,二來糖果自然是小搗蛋鬼們的最愛。至此,在萬聖節裡便有了「不給糖就搗蛋」的經典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