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創大翻轉】 重慶南濱路 獨特美學 城市之窗

文/記者陳國洲、劉恩黎 |2021.10.16
1836觀看次
字級
長嘉匯購物公園一家餐廳內,顧客享用晚餐。圖/新華社
從龍門浩老街拍攝的長江和對岸風景。圖/新華社
重慶市南岸區南濱路一帶夜景。圖/新華社
龍門浩老街是最佳文創案例。圖/新華社
苦竹溪流域上游示範段,居民在親水棧道散步。圖/新華社
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老街街景。圖/新華社
2021年6月,參加活動的攝影愛好者在重慶市南岸區的一棟高樓頂上拍攝重慶城市風光。圖/新華社
小朋友在雙峰山社區長江村小區內玩耍。圖/新華社

文/記者陳國洲、劉恩黎

如果要讓一位「老重慶」推薦一個地方,既能一眼窺見這座山水之城的全貌,又能立即嗅出隱藏其中三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名城底蘊,他多半會帶你去長江、嘉陵江兩江交匯之地的南濱路。

讓近者悅遠者來

近年來,重慶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以「兩江四岸」作為城市發展主軸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將兩江交匯形成的朝天門—解放碑片區、江北嘴片區、南濱路彈子石—龍門浩片區,畫為「兩江四岸」核心區,形成總面積達十六平方公里的「長嘉匯」大景區。

「南濱路就是這個大景區的最佳觀景帶,所以成為城市會客廳的打造重點。」重慶市南岸區南濱路管委會副主任王崗說,會客廳的首要功能就是城市窗口,將重慶獨特的城市美學展示給世界,讓近者悅,遠者來。

「將這裡建設為市民親水公園,體現城市發展理念的新變。」王崗說,正對兩江交匯美景的呼歸石片區處於南濱路城市會客廳的核心位置,商業價值巨大,是各路投資商競逐的黃金地段。在「兩江四岸」升級中,南岸區最終拍板:要為城市「留白、增綠」。

如今,會客廳裡處處有綠意。據統計,南岸區通過大力實施濱江岸線生態修復及治理提升工程,修復治理消落帶五十六點二公頃,提檔升級黃桷古道等工程十七個,新增五點八公頃溼地公園。

此外,通過實施城市更新、品質提升「七個優化」,南岸城區這個會客廳的「裡子」也在不斷完善,城市功能、群眾生活品質得到提升。

在南岸區龍門浩街道上浩社區,居民彭德明拉著記者參觀他的「新」家園:原本雜草叢生、垃圾成堆的角落變成了文化長廊和小廣場,增設了健身器材和小型兒童遊樂場,每家每戶各施巧思,養花種草,打造美麗陽台、美麗庭院、美麗街巷……

龍門浩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富春說,龍門浩街道是典型的老舊城區,地處城市中心區,拆遷成本高,更新難度大。在城市更新中,龍門浩街道把高架橋下面的空地、閒置用地建設成停車場,為老舊樓房加裝電梯,為高層建築更換阻燃雨篷,二十二個城市更新改造項目每個看起來體量都不大,但集合起來就成了完善老城區城市功能的大項目,提升了居民生活質量。

表裡如一、內外兼修。如今,遊客漫步南濱路,坐享看山、看水、看夜景的絕佳視角,山之具象、水之靈韻、城之立體、景之映現,盡在其中,最美城景,可隨時定格。根據重慶市南岸區文旅委的統計顯示,即使在疫情影響下,二○二○年南濱路全年人流量恢復至一千八百萬人次,同比增長約百分之十一。

擦亮人文風景眼

對於一個家,客廳能夠顯示主人的品位和文化底蘊。而對於一座城,能夠稱為會客廳的地方,必定是能夠承載這座城市文化特性,展現文化自信和底蘊的地方。

南濱路,天然具備這樣的特性,記載著遠古大禹的傳說;美國大使館、英國海軍俱樂部、法國水師兵營等舊址,見證了當年「十里洋場」的繁華……

然而,歷史文化遺跡往往被城市的快速擴張所湮沒。如何在城市現代化進程中,擦亮這一顆顆歷史人文明珠,留下屬於這座城的共同記憶?

今年六月十一日,位於南濱路上的重慶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正式開館,迅速成為重慶新的「網紅」打卡地。故宮南遷博物館落戶南濱路,背後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二○一七年,時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帶著一班人馬沿著抗戰期間故宮文物南遷路線,對西南地區十五個文物祕密存放點進行考察,他們此行只有一個目的:在西南地區布局一座「南遷文物紀念館」。然而,幾乎所有的祕密存放點都拆的拆、建的建,早已換了天地。就在單霽翔一行快要失望而回的時候,他們在位於重慶南濱路慈雲街安達森洋行舊址的小倉庫牆上意外地發現了兩個紅色大字——「不拆」。原來,當年在寸土寸金的南濱路商業街區拆遷徵收中,南岸區文保單位害怕這個小倉庫被「誤傷」,專門在外牆上標註「不拆」。

「不拆」二字讓單霽翔等故宮人動容,在後來故宮與重慶一系列合作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南岸區副區長包茹華說,過去幾十年我們的城市、街道發展太快,「拆」得太快,以至於現在在主城區看不到多少老房子、老建築。然而,一座城市的記憶、城市的文脈往往就凝聚在這些老建築上。總結經驗教訓,如今的南濱路,對老房子、老建築更加尊重。

龍門浩老街是城市發展與文脈保護有效結合的又一個生動案例。在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新華信託儲蓄銀行舊址裡,一家名為「既下山」的民宿總是一房難求;而在奇香花生米店鋪,四代人一百多年來的堅守,換來了重慶花生大王的美譽,現在依然是遠近聞名的暢銷貨。

「修復老街時用的每一塊磚,都是我們從川渝各地專門收的同時期『老磚』,青條石也是同時期的,為的就是盡可能保留下那個時代的山城味道。」重慶市龍門浩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思誠說。

如今,漫步在二十多公里的南濱路上,老街、大劇院、美術館、書店……各類文化設施一應俱全,把它們串聯起來,就構成了重慶正在打造的世界級文旅品牌「長嘉匯」大景區的最佳觀景台、會客廳。



列出「機會清單」 激活發展潛力

今年四月,「長嘉匯城市會客廳城市機會清單」正式發布,這是重慶首次嘗試以項目化、清單化的形式推送「城市發展機會」。

據了解,首批「城市機會清單」涵蓋城市更新、民生改善等六個方面,共六十二項內容,估算投資金額約人民幣二百六十一點二二億元。南岸區在政府門戶網站和區內的新媒體平台開設「城市機會清單」專欄,每季度更新一批機會清單,希望能持續推動城市發展,與企業成長形成良性互動、合作共贏。

「這是城市發展思路的一種轉變。」黃紅說,「城市機會清單」中的這些機會並不是一個個已經成熟、將招拍掛的具體項目,而是來自群眾需求。

傳承歷史文脈、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也為經濟發展拓展了新的領域。據了解,近年來,南濱路先後建成了國家文物保護裝備產業基地、(北京)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彈子石老街、龍門浩老街(首開區和拓展區)、長江有聲記憶博物館、重慶城市規畫館等一批重大產業和公共服務項目,成功創建了大陸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目前園區文化及相關企業總營收達到人民幣一百五十六億元,從業人員近二萬人,大幅提升了重慶文化產業發展的示範性和引領力。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