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南安小熊安在否」特展 瀕危物種 重返迷霧森林

文/人間社記者趙志霞 |2021.10.11
2057觀看次
字級
特展中展出的陷阱與獵具。圖/人間社記者趙志霞
野放人員抬著裝有Buni的籠子,在花蓮山區進行野放。圖/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南安小熊在野訓期間,趴在樹上休憩。圖/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南安小熊安在否」特展區。圖/人間社記者趙志霞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命科學廳,當期特展「南安小熊安在否」。圖/人間社記者趙志霞
空警總隊直升機將Buni載到花蓮山區野放。圖/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南安小熊剛被收容時的模樣。圖/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供南安小熊食用的青剛櫟。圖/人間社記者趙志霞
專業獸醫團隊為南安小熊健檢。圖/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小熊野放時,掛在頸圈上的無線電發報器。圖/人間社記者趙志霞

文/人間社記者趙志霞

布農族人說:「熊是山的靈魂」、「沒有熊的森林,人也會寂寞」。2018年夏天,一隻走失的台灣小黑熊,引發社會大眾高度關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命科學廳當期特展「南安小熊安在否」,呈現野生小熊「上學」及返回山林的歷程。

科博館指出,這隻當時年僅3、4月齡,尚未斷奶的小黑熊,疑似與母熊失散,被遊客在花蓮縣卓溪鄉南安瀑布附近發現;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教授黃美秀到場救援時,首先與玉山國家公園等單位研議,決定封路,期待母熊能回來將牠帶走。

但是,由於母熊遲遲未出現,幼熊因沒有母熊照顧餵奶,在野外恐怕無法獨自存活。眼見小熊日漸衰弱,被譽為「黑熊媽媽」的黃美秀教授,為了讓小熊能健康存活,於是啟動人道救援,緊急安置在花蓮縣玉里鎮的林務局苗圃照養。

小熊上學 趨避訓練

小熊剛被收容時只有4.4公斤,為了協助小熊重返山林,「南安小熊」經過照養後,移至台中烏石坑「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的低海拔試驗站,除了訓練牠在野外獨立謀生的技能外,也由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發起「小熊野果」募集計畫,號召民眾提供各類天然食物。

策展人張鈞翔博士表示,為了讓小熊懂得「趨吉避凶」,野訓中有「趨」與「避」的訓練,由照護人員透過賞罰手段來促進小熊學習,讓牠熟悉自然環境、能自行覓食和獵捕,恢復牠原有的野性。

張鈞翔指出,在練習「趨」的時候,照護人員利用氣味劑或蜂蜜吸引小熊,以作為「趨」的引子,並將植物果子、蜂蜜及昆蟲等,分別藏在野訓場四周,「趨」使小熊以靈敏的嗅覺,扒開朽木或挖土找蟲。

至於胡椒噴罐、鞭炮、電擊等,則是讓小黑熊迅速學會哪些是必須「避」的,包括人類的食物、烤肉等氣味,以及鋼鐵製的陷阱等,透過被噴胡椒的痛苦經驗連結,讓小熊學會「避」開危險。

森林靈魂 黑熊奇雞

在野化訓練過中,有一段意外插曲,照護訓練團隊找來一隻母雞,讓小黑熊練習獵捕,但瘦弱的母雞竟然逃脫,直到一個月後,母雞竟長胖了,且回到野訓場,還奇蹟般地與小黑熊安然相處,直到小熊被野放,這隻「奇雞」就被取名為「熊麻雞」。

「在森林的熊,才有靈魂」,經過9個月的野化訓練後,布農族耆老為這隻1歲大的母熊取名Buni(布妮),意思是「健康、美麗」,並啟動小熊回家計畫。

2019年4月底,Buni兩耳掛上耳標,頸部帶著GPS/VHF兩用的無線電發報器,由空勤總隊直升機將牠從台中野訓場運到花蓮卓溪山區,並由研究團隊抬著籠子至預定地點野放,從此Buni回歸山林。

不過,2個月後,研究團隊發現GPS訊號有異,於是上山查看,在一處崖邊拾獲Buni的項圈,研判Buni可能瘦了,導致頸圈提早脫落,而無法繼續追蹤。再經過2個月,紅外線相機首度在野外拍到Buni的身影,雖然牠消瘦不少,但毛色圓潤,精神良好,行動敏捷,顯示已完全適應野外生活。

山神禮物 回歸自然

此外,紅外線相機還拍攝到另一對黑熊母子、水鹿、山羌、山羊、山豬、獼猴等動物,形成一幅「有熊國」的美好畫面,寫下台灣黑熊保育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張鈞翔表示,黑熊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胸前有一道黃白色V字形或新月型斑紋,是全世界唯一有築巢特性的熊類,一向被視為象徵「台灣」的吉祥物,但因環境過度開發,目前熊族的野外數量僅約200-600隻,屬於瀕危物種之一。

他說,「南安小熊安在否」特展,是由台灣第一位入山研究台灣黑熊的學者黃美秀指導,以及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共同策畫展出,展覽分為「來自森林」、「人間落難」、「回家之路」、「我在友熊國」等4大單元,分別介紹南安小熊從被遊客發現、照顧訓練到返回山林的歷程。

特展現場也有一具高約80公分的館藏台灣黑熊骨骼標本,透過圖板「庖丁解熊」解說,讓參觀者了解台灣黑熊的身體構造,同時也有南安瀑布模擬場景、Buni使用的訓練工具,如氣味瓶、訊號發報圈、監視器、野放使用的籠子等,並且首次在展場中使用透明顯示器呈現台灣黑熊影像,讓參觀者透過顯示器的不同視角,看到「南安小熊」的生活景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