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敷阻礙血液循環 傷逾6小時應避免

陳玲芳 |2021.10.07
1057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骨科與復健科診間,經常可以聽到患者為「扭傷是否應該冰敷」交換意見,不少人都認為「沒事多冰敷」、「有冰比沒冰好」。但最新研究卻顯示,冰敷雖能減緩腫脹不適,但卻會阻礙血液循環、影響肌肉組織恢復,留下僵硬或鬆弛的後遺症。專家建議,受傷「第一時間」可冰敷減緩不適,但若超過6小時則應避免。

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方啟榮表示,冰敷主要目的是讓組織降溫、血管收縮,減輕患肢腫脹不適,但同時也因血管收縮、影響組織血液循環,降低新陳代謝功能。

長時間冰敷

會延緩組織癒合

方啟榮說,無論肌腱、韌帶或是肌肉受傷害當下,組織修復依靠的都是身體新陳代謝功能,亦即要靠血液循環,才可回復組織原有彈性與柔軟度;此一步驟若被阻斷,容易造成肌肉組織纖維化、僵硬與鬆弛等問題。

台大物理治療學系講師柴惠敏指出,對於多數愛好運動者,耳熟能詳的概念是「手腳扭傷後,要馬上冰敷」;然而,最近許多學者專家開始倡議「受傷後無需冰敷」,主要與2019年《英國運動醫學》雜誌提出「PEACE&LOVE」中將「冰敷」刪除有關。

台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物理治療師張逸平說,2012年舉辦倫敦奧運前,英國醫學會提出POLICE原則,Protection(保護)、Optimal Loading(適度運動)、Ice(冰敷)、Compression(壓迫)、Elevate(抬高),在Ice(冰敷)跟Compression(壓迫)中皆有提到要冰敷。

2019年,英國醫學會又提出「PEACE&LOVE」原則 (PEACE是指急性期原則,LOVE是指亞急性期原則)。其中A是指避免 (Avoid)使用消炎藥或冰敷。

張逸平表示,早期教科書都說至少要冰敷24至72小時,此想法已在2014年被運動醫學醫師Dr. Gabe Mirkin推翻,且愈來愈多研究發現,長時間冰敷會延緩組織癒合,因此他提出「6小時後不要冰敷」的新倡議。

復健加分

腳踝扭傷能動則動

張逸平指出,輕微扭傷,還不到「跛行」程度,或者靜止疼痛指數在3(痛到皺眉程度)以下者,即使不冰敷也無妨;但「痛感」因人而異,若扭傷後確認無骨折或韌帶斷裂之虞,感覺紅腫熱痛者,仍可在「第一時間」算起的6小時內冰敷,或吃消炎藥止痛,把腳抬高,也有利消腫。

「冰敷的目的是止痛,不是治療!」張逸平提醒,扭傷當下如只是冰敷,之後出現以下3種情形:腳踝扭傷後2天,疼痛沒有改善;腳踝瘀血嚴重,可能骨折或韌帶斷裂;腳踏地或重踩疼痛感,骨折可能性高。

她指出,腳踝扭傷時,戴護具也可以保護韌帶、避免重複扭傷。腳踝扭傷後,最好在家休息,但休息期間,並非完全不走動,反而是「能動就動」,才可以為復健加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