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物理治療師張逸平(左)表示,腳踝扭傷後的休息期間,並非完全不走動,反而是「能動就動」,復健才好得快。圖/張逸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扭傷後要不要冰敷、該不該動?總是存在兩派不同看法。根據最新研究顯示,冰敷雖能減緩腫脹不適,但卻會妨害血液循環、影響肌肉組織恢復,留下僵硬或鬆弛的後遺症。專家建議,受傷「第一時間」可冰敷減緩不適,但若超過6小時仍冰敷,癒合成效恐會打折扣。傷後休息期間,也並非完全不走動,反而是「能動就動」,才可加速復原。
台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物理治療師張逸平表示,1978年Gabe Mirkin醫師首先提出軟組織受傷後應立即冰敷的概念。早期教科書也都說至少要冰敷24-72小時,但此想法已在2014年被Mirkin醫師自己推翻,因為有愈來愈多研究發現,長時間冰敷會延緩組織癒合,因此他才提出「6小時後不要冰敷」的新倡議。
張逸平說,輕微扭傷,還不到「跛行」程度,或者靜止疼痛指數在「3」(痛到「皺眉」程度)以下者,即使不冰敷也無妨;但由於「痛感」因人而異,所以如果扭傷後確認無骨折或韌帶斷裂之虞,感覺紅腫熱痛者,仍可在「第一時間」算起的6小時內冰敷,或者吃消炎藥止痛,而把腳抬高,也有利消腫。
圖/123RF
「冰敷的目的是止痛,不是治療!」張逸平提醒,扭傷當下如只是冰敷,之後出現以下3種情形:腳踝扭傷後2天,疼痛沒有改善;腳踝瘀血嚴重,可能骨折或韌帶斷裂;腳踏地或重踩疼痛感,骨折可能性高,務必盡速就醫。
她指出,腳踝扭傷可大可小,修復期至少28天,嚴重者要休息3個月,亦即所謂「傷筋斷骨100天」。腳踝扭傷時,戴「護具」是不錯的選擇,可以保護韌帶、避免重複扭傷。腳踝扭傷後,最好少外出、在家休息,但休息期間,並非完全不走動,反而是「能動就動」,才可以為復健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