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年超了沒?」台灣北中南東12家醫療院所同步腹部超音波免費篩檢,活動結束前大合影。右四為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左四為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圖/肝基會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肝基會今年結合全台灣北中南東12家醫療院所,在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號召下,動員近50位優秀的肝膽腸胃專科醫師與300多位護理人員與志工群,今(3)日上午8:30~11:30為40歲以上民眾舉辦大規模免費腹部超音波肝癌篩檢,3小時為1912人做肝、膽、胰、脾、腎臟的腹部超音波檢查。結果發現,1064位受檢民眾有脂肪肝,比率高達56%。
肝病是國病,為喚起國人重視定期追蹤檢查,避免太晚發現肝癌的悲劇,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呼籲B、C型肝炎帶原者至少每半年接受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也建議年滿40歲以上民眾,每年都應該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此次活動全台響應,涵蓋大台北地區、苗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花蓮、宜蘭,各地醫院每半小時以視訊連線將腹超篩檢的現場實況即時傳回肝基會,當天下午1:00由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公布腹超檢查統計結果。
3日上午天氣晴朗,加上12家醫療院所的篩檢地點交通方便,民眾參與情況十分踴躍,一大清早7時多就有民眾陸續抵達。由於防疫期間,本次活動採取事先線上報名,大家落實個人衛生防護並謹遵主辦單位的動線規劃、依序排隊。8時30分活動正式開始,報名者有條不紊地依序填寫個人資料並進入診間檢查。
楊培銘指出,統計這次篩檢總共有1912名受檢者,檢查異常者達1680人。其中5位高度懷疑肝癌,有79位屬於性質不明肝腫瘤,另有444人為良性肝腫瘤(血管瘤89人、肝囊腫355人),有6位肝硬化,有174人為肝實質病變,另外有脾臟腫大者24人,有1064位受檢民眾有脂肪肝,比率高達56%。
楊培銘提醒,肝癌發展通常是漸進式的,從「慢性發炎」、「纖維化」、「肝硬化」,到最後才會出現「腫瘤」。台灣肝病權威許金川教授30多年前做過研究,發現肝癌體積倍增時間的中位數是112天,最快也要29天;若換算成直徑,大概是從1公分變成1.3公分,也就是說,肝癌平均長大一倍的時間約需4個月。
當初做這項研究,是為了評估肝病患者多久該做一次超音波檢查,結論是有肝硬化的人每隔3到6個月,無肝硬化者每6到12個月追蹤一次就可以。按此追蹤頻率,就算發現肝癌,腫瘤通常不會超過3公分,都還來得及做根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