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比乙高,乙比丙高,誰最高?丙還是甲?圖/BOB
文/王道還
甲比乙高,乙比丙高,誰最高?丙還是甲?
要是你回答「甲」,恭喜你,答對了。你展現了「遞移推論」的能力,也就是根據先前的間接資料做正確的推論。不過,科學家研究過的動物中,脊椎動物似乎都有這種能力,只是過複雜社會生活的物種正確率比較高。例如鴉科的兩個物種,一個社會生活比較複雜,另一個較不複雜,結果社會生活比較複雜的美洲藍頭鴉正確率較高。
孰強孰弱 有目共睹
至於無脊椎動物,過去學者研究過蜜蜂。根據2012年的一篇報告,蜜蜂的「遞移推論」能力很差,研究人員推測那是因為牠們的神經系統太小:蜜蜂腦子只有100萬個神經元,人腦則有850億個!有些鳥兒有10億。另一個可能是:蜜蜂不需要這種能力,因為牠們的社會生活用不上:畢竟工蜂不生殖,也不形成階層組織。那麼其他的社會昆蟲呢?
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團隊以長腳蜂(Polistes,屬於胡蜂科)的兩個物種做實驗。研究人員之所以選擇這兩個物種,一方面,牠們的腦子與蜜蜂差不多大。另一方面,牠們的社會生活比蜜蜂複雜:社會分階層,個體的生殖、工作量與食物都由「地位」決定。
每一年春天,雌性長腳蜂都會花許多時間鬥毆,圍觀的也不少。由於眾目睽睽,勝負大家都有數,也都會記得,因為那是決定個體地位的根據──強者為王,弱者工作。
建立階層 推斷勝負
研究人員想知道的是,一隻胡蜂打敗了甲,過了幾天牠親眼看見甲輕鬆擊敗了乙,牠是不是能夠推論:自己也能擊敗乙?於是研究人員訓練胡蜂,讓牠們學習顏色之間的強vs弱:例如藍勝綠、綠勝紫,等學會了5種顏色中,4對顏色的強弱關係,再出示從未成對出現過的兩個顏色,讓胡蜂選擇勝者。結果受試者的正確率超過2/3(大約67%)。也就是說,先前的訓練使胡蜂建立了5種顏色的階層關係,因此可以判斷任何兩種顏色的勝vs負。
對於這個研究,美國匹茲堡大學的認知哲學家亞倫(Collin Allen)則是提醒我們:不要過度解釋結果,因為給胡蜂的作業太單純了,因此很難弄清楚牠們的判斷策略。不過,亞倫認為這個研究提醒我們:不要因為蜜蜂無法正確判斷,就認為所有昆蟲都無法判斷。
也許我們還應該記住:別以為人類能做到的事,所有的昆蟲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