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心臟日相關活動於今日記者會正式啟動,左起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圖/記者陳玲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依據衛福部109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4萬人死亡。醫師提醒,在新冠疫情下,民眾更不可輕忽心血管疾病危害;國健署也提出「力行護心行動、善用安心科技、持續用心防疫」三主張,要民眾防疫不忘護心。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表示,109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因心臟相關疾病的總死亡人數高居第二位,較108年相比死亡人數增加3%,而其中致死率最高的是「心臟衰竭」。然而,大部分國人對心臟疾病與心臟衰竭認知不足,多半誤以為「累、喘、腫」只是正常老化現象,即使已確診心臟衰竭,也未必規律就醫或用藥,低估其危險性。
侯嘉殷說,心臟相關疾病患者,因原先心臟已有功能缺失或免疫功能下降等狀況,面對病毒侵襲時,更容易導致併發症,甚至重症致死;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最新數據,約有10.5%患者會因潛在心血管疾病導致染疫後死亡,為合併症中占比最高。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說,依照國內心臟學會發表指引,絕大多數心臟疾病患者都可施打新冠疫苗,只有極少數曾服用抗凝血劑造成血栓患者,建議暫緩施打。心臟相關疾病患者應先與心臟專科醫師諮詢後,再依個人疾病狀況決定是否施打,最重要的還是規律回診、穩定用藥。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有三高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若發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徵時,不要擔憂疫情而害怕就醫,應把握黃金治療時間,才能增加復原機會。
吳昭軍呼籲國人,應將「護心行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平時就要保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遠離菸酒、定期健檢;尤其近期台灣疫情警戒已降為二級、疫情漸趨平緩,呼籲民眾更應遵循醫囑定期回診,護心不中斷。
為提升民眾對心臟相關疾病的認知,衛福部國健署、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與台灣諾華,共同響應2021年世界心臟日「Use Heart to Connect」目標,首波活動於今日起跑;接下來將與知名插畫家「小學課本的逆襲」合作,於9/29「世界心臟日」當天在心臟基金會官方粉絲專頁,展開長達五周的圖文衛教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