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厭食症容易造成營養不良,提高銀髮族失能的風險。
圖/中央社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老人厭食症」指晚年食欲下降或食物攝取減少,為導致銀髮族營養不良和不健康狀況主因,許多銀髮族都有不同程度的厭食現象。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引述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二○一八年發表於《惡病質、肌少症和肌肉》期刊研究,調查三千三百多名、平均年齡七十六歲銀髮族,經過各項檢查及兩年追蹤後,發現有老人厭食症者,未來衰弱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二點五倍,失能風險也增加四成。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老人厭食症是導致營養不均衡原因之一,食不下嚥包含咀嚼吞嚥功能退化、咬不動、嚥不下、沒食欲等,一旦進食出現困難,就容易造成營養不良、衰弱、肌少、體重下降等一系列不良狀況,提高其他各種疾病發生率,甚至會加速失能、臥床,對生活品質、死亡率均產生負面影響。
許惠玉說,要分辨長輩是否有老人厭食症,除了觀察進食狀況,非計畫性「體重減輕」也是重要警訊。要預防老人厭食症,需從多方面改善,建議家人一定要多觀察長輩身心狀況,包括是否保持一定的「活動、運動、互動」,特別是長輩的「進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