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 三秋桂子 下

文/陳牧雨 |2021.09.27
1152觀看次
字級
古代宮中既有植桂的風氣,況且「桂」、「貴」諧音,桂樹自是吉祥的象徵,因此皇帝喜歡以「桂」為宮殿名,稱為「桂宮」。根據歷史記載,漢武帝首建「桂宮」於今日的陝西西安市西北處。 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古代宮中既有植桂的風氣,況且「桂」、「貴」諧音,桂樹自是吉祥的象徵,因此皇帝喜歡以「桂」為宮殿名,稱為「桂宮」。根據歷史記載,漢武帝首建「桂宮」於今日的陝西西安市西北處。

漢代班固所作、描述漢代宮殿的〈西都賦〉,就有「自未央而連桂宮,北彌明光而亙長樂」一句。宋代《太平廣記》中的《拾遺記》也提及桂宮:「武帝為七寶床、雜寶按、屏風、雜寶帳,設於桂宮,時人謂之『四寶宮』。」

後來「桂宮」也被延伸為朝廷的代名詞,如唐朝張籍〈雜曲歌辭‧少年行〉:「遙聞虜到平陵下,不待詔書行上馬。斬得名王獻桂宮,封侯起第一日中。」

到了明代,根據沈周所撰《客座新聞》中記載︰「衡山神祠,其徑綿亙四十餘里,夾道皆合抱,松桂相間,連雲蔽日,人行空翠中。而秋來香聞十里,計其數云一萬七千株,真神幻佳境。」可見明代有人將松與桂相間種植,作為行道樹,規模之大,有一萬七千棵,一到秋天,香聞十里。

明朝王世貞《弇山園記》則記載園林中所種植規模較大的桂林:「芙蓉池之西北度,有小橋,崇阜若馬脊,皆植桂,凡數十百樹,曰『金粟嶺』。」「金粟」,是金桂花的別稱。

後來也有人將玉蘭、海棠、牡丹、桂花四種名花一起種植於庭前,取其「玉、堂、富、貴」吉祥之意。

當然,月亮上面既然有桂樹,因此月亮順理成章地也被稱為「桂宮」。南朝文學家沈約〈八詠詩‧登台望秋月〉就有:「桂宮裊裊落桂枝,露寒淒淒凝白露。」

中國古人甚至以桂枝編製成冠冕而戴,取其清香高潔的意涵。三國時期魏國繁欽的〈弭愁賦〉中有「整桂冠而自飾,敷綦藻之華文」一句,意思是編織桂冠來自我打扮,猶如鋪排像錦繡般華美的文字,來使自己散發芬芳的氣息。

其實不只中國,古希臘人也有以月桂樹葉編成桂冠獻給英雄或詩人,藉以表達崇敬的習俗。這習俗一直延伸到到後來的英國,剛開始由大學授予「桂冠詩人」的稱號,來表彰被時人肯定的詩人,為當時詩人最高的榮譽。到了英王詹姆士一世,「桂冠詩人」則成為王室御用詩人的專稱。

月桂屬樟科長綠喬木,春季開花,原產地中海地區,或與中國桂相近但不同科。但以「桂」來表讚人物,中外並無不同。

漢武帝曾問東方朔:「孔顏之道德何勝?」朔曰:「顏淵如桂馨一山,孔子如春風至則萬物生。」以滿山桂花香味來稱讚顏淵的道德高度。

《世說新語》:「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於)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霑,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把自己比喻桂樹而論不知泰山淵泉,雖口說不知功德有無,其實是指功德大到不可測量。

農曆八月是屬於桂花的季節,所以這個月分又被稱為「桂月」;同時,八月十五的夜晚,天空會掛著全年最圓最大的月亮。中國人自然把桂樹投射到月亮,而產生月中有桂的傳說。

試想,在秋高氣爽的夜晚,一家人團聚一起,品啜著濃香的的桂花酒,觀賞天上圓融美滿的明月,正是聚合了「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人生四種至美的境界。

無怪乎中國人訂八月十五為家人團圓的日子,日屬中秋,所以稱為「中秋節」,是中國人非常重視的節慶之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