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素珍
國曆九月二十三日,中秋節過後兩天,秋天已過了一半。秋分和春分一樣,白天、黑夜等長,這樣的「暝日對分」似乎也意味著天地間的一種公平。閩南語俗諺說:「你一半,我一半,感情較袂散。」秋分,是適合分享豐穰收成的節氣。
秋高氣爽,我惦探著校園林蔭大道的台灣欒樹,每天總要拿起相機,拍她幾回。怕稍不留神,飄飄紛飛的黃金雨,就要瞬轉為點點紅褐小燈籠。在四季已不太分明的台灣,學校的欒樹倒還隨著時序換裝,從白露到秋分,毫不掩飾她的風姿綽約,又似蘊藏繾綣柔情。
台灣這時候最美的秋色應該在新埔。陽光燦爛,排序整齊的篩盤鋪滿黃橙橙的柿子,從採果、削皮、燻烤到曝晒,頂著斗笠的農家婦人悉心揉壓按摩每顆柿子。將近兩個禮拜的呵護、等待,一顆顆用陽光釀成的柿餅,飄出縷縷迷人的甜香,吸引著饕客品嘗。
大家開心地拿出手機擷框取「柿」,這時,柿子才是真正的主角。而經驗老到的攝影師早已架好腳架,捕捉最美的風光。新竹地區九降風吹拂,在藍天白雲映照下,一大片層疊的金黃碩果閃耀,包覆客家花布的婦人豔麗穿梭,洋溢歡樂豐收的喜悅。
而人生不一定都「柿柿」如意,想起我曾造訪兩次的嵐山「落柿舍」,它是日本俳句詩人向井來去的故居。據說,詩人早年在家園種了四十多顆柿樹,有一年大豐收,詩人允諾把所有的柿子賣給商人,怎知當晚狂風掃落所有柿果,這談好的生意也成一場空,詩人因此自嘲家屋為「落柿舍」。
人間錢財就如詩人的名字一樣來來去去,而其實世間萬事萬物常是「無來無去,無代誌(事情)」。詩人生意沒做成,但他的才情和幽默,讓三百年後的我們經過這間草庵時,有了駐足聊天的話題。
「秋分之日」是日本的國定假日,人們在這天祭拜供奉祖先,頗有我們清明節祭祖的意涵。我們掃墓常帶草仔粿,他們則以荻餅當供品,那是一種類似麻糬裹著紅豆沙的和菓子,據說可以驅邪。
秋天,本來就是個適合思念的季節。當黃葉輕輕落地,總會牽動內心敏感脆弱的神經,思念的味道也悠悠飄來:憶起從前,母親煮的金瓜米粉、香菇芋頭粥,都成了我秋涼時最溫暖的思念。
秋高氣爽,明月當空,正是「平分秋色一輪滿」的好時節。夏目漱石將英文「I love you」含蓄委婉地翻譯為「今晚的月色真美」。或許,當秋風輕輕吹過,抬頭仰望星空的我們,也可以跟身邊的人說聲:「今晚的月色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