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根據衛福部研究結果推估,目前台灣約有二十九萬名失智者,其中有八成五失智者居住在社區,且多由家庭照顧。今年受疫情影響,五月至八月期間,社區據點及相關設施活動,都關閉或暫停使用,居家時間變得更長;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雖然居家環境是家人熟悉的地方,但若有堆放雜物,或室內環境過於老舊,恐增加居家意外事件風險。
建築師廖慧燕建議,應藉由記憶、嗅覺及視覺等感官線索,融入提示標誌及簡易裝置,減少環境中的障礙,輕鬆打造舒適有溫度的失智友善居家環境,亦可有效減緩高齡或失智者不安情緒,減輕照顧者壓力。國健署提出「打造失智友善樂活屋五招」,讓失智者享有更安全的居家環境。
一、定位標誌:讓高齡或失智者能自行定位找尋其方向,並提供對應的提示標誌。
二、空間規畫:住宅內的空間尺度及環境品質符合高齡或失智者的需求,搭配無障礙空間及設施,以利與家人或照顧者互動。
三、乾燥止滑:保持居家環境的地板乾燥或增貼止滑條以免滑倒。
四、採光充足:室內採光宜充足,避免陰影或太強的光線。
五、日期時間:懸掛時鐘及日曆,提醒其正確的日期與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