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任缺牙不處理 口腔問題一籮筐

 |2021.09.23
446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一般成年人有三十二顆恆齒,可能因為蛀牙或外力撞擊而導致缺牙,很多人會認為少顆牙也能吃東西,所以就放任不處理,但是缺牙不處理其實可能導致一連串的麻煩。

根據「照護線上」報導,缺牙的影響主要分成兩部分,「口內」及「口外」,泉玥牙醫診所院長郭光哲解釋,「口內」指的是口腔內環境的變化,「口外」則是口腔外,如臉形、外觀的變化。

不只影響外觀

也導致牙周病

假設缺牙的數目較少,外觀上不會有太明顯的變化,但在「口內」可以觀察到,前後牙齒會產生部分位移,甚至有傾倒的狀況。郭光哲指出,「患者經常覺得,反正還有其他牙齒可以咀嚼,所以沒有積極處理,但是鄰近牙齒傾倒或位移的狀況,常常導致齒縫大小的變化,或是更容易塞東西,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牙周病或蛀牙的問題」。

前後牙齒傾倒後,也會對原本咬合的平面造成干擾,郭光哲表示,嘴巴在咀嚼的時候,並非單純的上下移動,而是有著更複雜的前後、左右咬合模式。當咬合受到干擾,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顳顎關節障礙(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若缺牙較多,「口外」就會產生變化,例如很多銀髮族的臉頰凹陷。多數患者會從後側開始缺牙,郭光哲分析,為了咬東西,他們常把下顎骨往前移動,試圖用更多的前牙來咬,所以會漸漸呈現類似「戽斗」的外觀。

「口內」缺牙愈來愈多,會喪失一些咀嚼功能,因嚼不爛、嚼不碎,可能連腸胃都不舒服,甚至無法攝取足夠營養。郭光哲說,隨著口內環境愈來愈複雜,容易產生牙周病、滋生更多細菌,倘若這些細菌進到腸胃道或血液循環,會造成更多併發症。

牙橋需磨合前後牙

清潔不易

所謂的牙橋,就像是在缺牙的位置架一座橋,需要前後牙齒來擔任橋墩,提供固定與支撐。郭光哲分析,製作牙橋必須具備穩固的前後牙,當做橋墩的兩顆支柱,牙周也必須非常健康、沒有任何動搖,才不會使原本的問題惡化。

一般而言,製作牙橋的時間比較短,郭光哲解釋,通常拔完牙大約八周之後,牙齦會達成基礎的成熟,可以開始介入治療;缺點是需要修磨前後牙齒,目前牙科的觀念會認為牙齒能不修就不修,盡量保存原來的齒質。

牙橋清潔不易,橋墩下的清潔便比較困難,再蛀牙的風險較高,必須靠牙間刷或沖牙機來清潔;當牙橋出問題時,要整組拆掉重新治療,因之前已經磨掉一些齒質,若又出現蛀牙,支柱牙的狀況就會變得不好,甚至面臨拔掉的命運。

植牙的好處是不需要修磨前後牙,比較容易清潔,且咬合力量趨近真實牙齒,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植牙。郭光哲提醒,骨質疏鬆患者若接受雙磷酸鹽藥物治療,短時間內不能接受牙科手術;慢性病友若沒有好好控制,可能增加手術、感染風險,影響傷口癒合,甚至骨頭不生長;嚴重牙周病患者,傷口感染風險較高,亦不建議植牙。

(本文由「照護線上https://www.careonline.com.tw/」授權轉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