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底下的畫
圖/米各
文/施奇廷
最近藝術界有一件大事:荷蘭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收藏於德國國立美術館的畫作〈在窗邊讀信的女孩〉被修復了,本來背景中空無一物的牆壁上,出現了一幅〈愛神邱比特〉的畫作。
咦?我們是物理學專家,怎麼講起藝術品來了呢?當然是因為「萬事萬物都跟物理有關」啊!博物館的人要不是知道畫中牆壁底下藏著另一幅畫、這幅「畫中畫」也是維梅爾大師本人真跡,怎麼可能有天大的膽子,把這畫給剝掉一層皮?要知道這些,都是靠
「物理」啊!
X光透射 畫作年代
近年來的藝術品鑑定,一個不能缺少的步驟就是「X光掃描」,眾所周知,短波長、高能量的X光可以穿透許多物質,讓我們得到「透視能力」,所以我們可以用來做身體檢查,看看體內的器官組織有什麼異狀。對於畫作也是一樣,我們的眼睛使用可見光,可以看到畫作最表面的那一層顏料所呈現的畫面,而X光則可以讓我看到在那個表層底下有些什麼。這個透視能力對油畫特別有用,因為油畫是可以一層一層疊上去的,比如說畫家對一幅作品不滿意,直接在上面畫上另外一幅畫就好了,不用買新畫布,比較省錢……當然不見得是這麼小家子氣的理由啦,也有可能是局部的修改,重新調整畫面構圖。
既然是用X光來鑑定,當然歸物理管囉!發現X光的侖琴(Wilhelm Röntgen),正是第一屆諾貝爾物理獎的得主。X光掃描的結果也可以提供一些關於年代的資訊,例如〈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中,少女的鼻梁、臉頰等較明亮的部位,都以X光驗出了鉛——這當然不是說她「鉛中毒」,而是在維梅爾的年代,白色顏料通常含有鉛,這種白可以讓畫面有種特別的光暈效果。
掃描顏料 推斷遭竄
2017年美術館用X光掃描並開始維護這幅畫作時發現,在底層跟表面的「牆壁層」之間,有一層黏著劑,裡面還混著灰塵,對這層雜質進行材料分析。結果顯示,把邱比特蓋掉的那層顏料塗上去的年代,至少是在畫作完成的數十年之後的事,不可能出自於維梅爾本人的手筆。
確定了上面那層不是維梅爾加的之後,修復方針就從「例行性的修復」改成「刮掉上面那層顏料」,讓這幅畫的「本來面目」顯露出來,邱比特重見天日。
有趣的是,藝術史家對這幅畫的解讀,也因此有了180度的大轉變。從原本的「打開的窗戶代表這個女子想要逃離這個環境的願望」,到了「愛神」邱比特出現後,突然變成了「愛神的出現,代表這是超越了偽裝的純真愛情」。看在我們「理科腦」的眼中,挖賽你們也太會腦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