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長沙愛晚亭

文/吳鴻霖 |2021.09.13
1898觀看次
字級
現今的愛晚亭面向嶽麓書院,四周風景宜人,令人流連忘返。圖/吳鴻霖

文/吳鴻霖

愛晚亭位於湖南長沙嶽麓山清風峽口,清風峽是愛晚亭與麓山寺之間的山谷。從嶽麓書院西門(後門)步行到愛晚亭約十分鐘,自嶽麓山南大門向右走,大約半小時,就可抵達愛晚亭。

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羅典擔任嶽麓書院山長以後,開始興建書院八景;乾隆五十五年,他在書院大門前建前亭,後來改稱赫曦台;乾隆五十七年,後亭建於書院後方的清風峽口,作為賞楓之用,原稱紅葉亭或愛楓亭。

乾隆五十九年,羅典友人湖廣總督畢沅根據杜牧〈山行〉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更名為愛晚亭。

閒暇時,羅典在愛晚亭一帶栽花馴鶴,頤養性情,當時涼亭東側掛著他撰寫的對聯:「忽訝豔紅輸,五百夭桃新種得;好將叢翠點,一雙馴鶴待籠來。」

宣統三年(一九一一)秋天,嶽麓書院學監程頌萬修葺愛晚亭,把「忽訝豔紅輸」改寫成「山徑晚紅舒」,「峽雲深翠滴」取代「好將叢翠點」,並在亭中立一方石,正面刻「放鶴」兩大字和五行題記:「宣統三年秋,補葺愛晚亭,刻南軒、南園兩先生詩,並徵羅鴻臚故事,書放鶴二字,以永嘉游,程頌萬並記。」

鴻臚寺是古代官署名,掌外賓、朝會禮節之事,羅典曾任鴻臚寺少卿,《羅鴻臚集》是他的著作之一;其他三面刻兩首詩,皆為程頌萬楷書的創作,而這兩首七律,一首是南宋嶽麓書院山長張栻(號南軒)寫的〈憩清風峽〉,另一首是清代錢澧(號南園)所作的〈九日嶽麓詩〉,故稱「二南詩刻」或「二南石刻」。

八年抗戰時,愛晚亭毀損;一九五二年重建,原來亭中的方石,被移至二、三十公尺外的六角茅亭中。

現今的愛晚亭坐西向東,面向嶽麓書院,是一座正方形的涼亭,邊長約六公尺,高約十二公尺。它的造型是兩層屋簷「重檐四角攢尖頂」的建築,尖形的「寶頂」,與北京天壇祈年殿圓形的鎏金寶頂明顯不同;涼亭正面東側石柱上有顏體楷書對聯,亭前幾顆大石頭,看起來很像瑞芳基隆河中的黃臘石。

幾年前,我到安徽滁州琅琊山一遊,山邊的醉翁亭,是中國古代四大名亭(滁州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之首,號稱「天下第一亭」。在封閉的圍牆之內,入口處要檢查門票,涼亭和周圍的空地約兩間教室大,坐在亭中賞景有限,只能想像古人在此雅集飲酒的畫面。

不須門票、開放式的愛晚亭,前面有池塘,亭旁有清風泉、蘭澗、小溪、二南石刻和許多百年楓樹,亭後有大約兩個籃球場大的空地,遊客可以悠閒地觀賞山景、散步或寫生等;喜歡登山的人,還可走「放鶴亭」旁的石階步道上山,前往隋代舍利塔和麓山寺。

秋天是賞楓的季節,深秋楓葉染紅嶽麓山,一大片的紅葉似火,融化秋天的蕭瑟,清風峽谷地繽紛燦爛。遊人來到幽靜的愛晚亭,坐在石椅上欣賞美景之後,再漫遊楓林中,秋風吹散愁緒,四周又充滿詩情畫意,即使天色漸晚,還是會讓人流連忘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