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身心獲得紓解,卻又面臨生活失去重心、與社會脫節,以及親密關係消失造成的影響,該如何是好?
小發來信:
我今年六十來歲,過去一直單身,跟母親同住。人生原本的目標是把工作做好,退休後計畫帶著母親出國旅行,但母親十年前罹患了失智症,我提早退休照顧她,直到近日母親過世。
母親的生病、過世以及當前的疫情,都是我沒辦法預料的,原本的計畫也被打亂,突然對於當下的人生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做什麼,也擔心自己未來沒有人照顧,不知道該如何規畫往後的生活。
林以晨社工(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社工)回覆:
從信裡可以感覺到您的無措,人生的規畫好像因為母親的患病、過世跟疫情的影響就此打亂,所有的計畫都趕不上變化,讓人生突然混亂了起來。在這個疫情的影響下,許多人的生活都跟原本想像的不太一樣了,面對這些變化,該如何接受與應變,變成許多人的課題。
首先是面對母親的過世,讓您從長期照顧的歷程畢業,原本二十四小時緊繃的身心突然獲得紓解,心情好像輕鬆了許多。
結果,卻又面臨原本被塞滿照顧日程的生活突然失去了重心,自己好像也已經與社會脫節,以及親密關係的消失對自己情緒造成的影響。
在台北新知的「家庭照顧者學長姐自助團體」中,也有許多與您經歷相似的學長姐們,大家面對「畢業」這件事情有不一樣的規畫,有些人選擇擔任義工、參加教會、參加樂團,或是到社區大學上課、參加社區共餐、在島內結伴旅行等等。
但更重要的是,在這段歷程裡彼此陪伴,時常跟夥伴分享自己的近況,就算畢業也不孤單;即使在疫情下我們也持續舉辦線上團體,希望能彼此扶持。
我們也期待畢業的學長姐們分享寶貴的經驗,協助新手照顧者面對人生的困境,相信您從前的日常照顧經驗,都能成為這些新手照顧者的基石。
因為疫情,讓許多人的出國計畫被打斷,或許我們可以想想,除了出國以外,還能夠如何規畫自己的生活。
在疫情趨緩逐漸解封下,政府單位的老人服務中心也已慢慢開啟據點,他們有提供書法班、歌唱班、美術班等等的活動,或者是社區大學內也有開立不同的課程,讓您可以在這些課堂上結交新的朋友,拓展自己的興趣,為接下來的人生找到不一樣的樂趣與目標。
台灣的單身老人愈來愈多,許多人會擔憂自己老了以後沒有人照料。其實現在有申請居家服務員、外籍看護、台籍看護等到宅協助照顧的資源,另外養生村也相當多元,如果有受照顧的需求,也可以開始規畫是否入住健康老人居住的安養中心,為自己老後的生活提供不一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