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純
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常要與廠商議價,對所要採購的商品行情得有一定的了解,才不會讓廠商漫天開價,但也不能胡亂砍價。單位主管巧妙地以了「心中的那把尺」來比喻底價,並常常提醒我們,別被廠商糊弄,忘了心中的那把尺。
生活上,我們心中也會有一把尺,用它作為處事待人的標準,才不會人云亦云,或因為他人的話而受傷。
有一天,同事跟我抱怨,因為娘家媽媽生病住院,她到醫院陪伴了五天,輕微失智的婆婆雖有外勞照顧,但對她回去照顧娘家媽媽仍頗有微詞。同事心中頗為不平,覺得身為女人很不值得,娘家媽媽生養自己,生病了,女兒當然有義務照顧。
我安慰她:「拿出你心中的那把尺來量量看,自己的行為有沒有背離為人子媳應有的責任?如果沒有,該做的都做了,就無須為別人的強求而難過,婆婆不高興是一時的,久了就淡忘了,終究還是一家人。」同事聽我用「那把尺」來分析她的處境,覺得挺貼切受用,便也釋懷了。
現在的婆媳關係,已非古早年代的唯命是從,尤其是職業婦女,實在很難面面俱到;就算是家庭主婦,也都有自己的想法以及想要的生活模式。但只要找到一個自己可以接受也做得到的相處模式,就不會感覺委曲;尤其跟老人家相處,更要將標準調低。
想想,彼此帶著數十年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共同生活,一定會有需要磨合的地方。拋開我執,爭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要惡言相向,也不用據理力爭,找到讓彼此舒服的相處方式就好。否則一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壓抑久了,遲早會生出病來。
這是我自己為人媳心中的那把尺,與所有媳婦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