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佩玲
流理台上擱著三枚雞蛋,輕輕敲破蛋殼前端,再小心翼翼地剝出五元硬幣大的洞好倒出內容物,此刻的我,正為「蛋殼育苗」預作準備呢!
今年四月,學苑的「園藝輔療」課程招生,二十五個名額瞬間秒殺。以培養土孵育芽菜、利用蛋殼養分孕育種子、撿拾枯枝製作花器,精采有趣的授課內容,引導學員們在植物世界中,覓得一處安頓身心的桃花源。
最特別的該是在課堂中,學員們不以姓名相稱,而改以自己所選擇的「花草名」代替。頓時,七里香、蒲公英、薰衣草、蝴蝶蘭,各種花花草草齊聚一堂。或是基於喜好,或是與自己的生命有所連結,背後的緣由,串成了一個個美麗的故事。
最特別的是自稱「地瓜葉」的銀髮奶奶,九十七歲高齡仍口齒伶俐地說道:「地瓜葉有著堅韌的生命力,在惡劣的環境中也能逆勢生長,如同我的坎坷人生,即便戰亂流離也能昂揚挺進。」這一席話,令取名為「幸運草」的我為之動容,果然,經過戰亂的世代與豐衣足食的我們,有著不同的思考模式與生命特質啊!
隨著疫情升溫,所有的課程與活動也停擺了,再次遇見地瓜葉奶奶,竟是在午後的健走途中。行經附近社區中庭花園時,望見了她熟悉的身影,原來老人家有運動的習慣,每天固定散步三十分鐘。
爾後,習慣了在健走時不期而遇,更習慣見面時的點頭招呼。沒想到才習以為常時,熟悉的身影卻隱沒了,再見面已是一個半月後。出院不久的地瓜葉奶奶神情憔悴,消瘦的臉龐上綴著一雙茫然的雙眼,令人萬分不捨。
我試圖喚回老人家上課時的光采:「記得嗎?您是地瓜葉,有堅強的生命力;我是幸運草,帶來祝福與好運。您一定要快快好起來,我們要一起上課喔!」驀然間,茫然的眼神閃過一抹微笑,奶奶點點頭,喃喃說道:「地瓜葉、幸運草一起上課。」這,該是我們的美麗約定吧!
多日未見到熟悉的身影了,但每次行經此處依舊會佇足凝望,我堅信:祝福的心念無遠弗屆,而美麗的約定終將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