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非洲豬瘟與廚餘再利用

 |2021.08.31
6767觀看次
字級

台灣日前查獲首宗含非洲豬瘟病毒的走私肉品進口案,為防堵養豬場淪陷,農委會宣布自八月三十日起,廚餘禁止進入養豬場,九月起禁止以廚餘餵豬,為期一個月,違者最高罰三百萬元。農委會鼓勵豬農以飼料餵豬,每頭豬補貼五百元的差額。

台灣在一九九七年三月曾爆發豬隻口蹄疫,當年撲殺逾四百萬頭豬,經濟損失逾一千七百億元。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終於在去年六月從口蹄疫區除名,台灣的豬肉與加工肉品可以重新出口。可惜,好景不常,口蹄疫才走,非洲豬瘟又來了。

新北市警察局於八月十九日在新莊查獲走私豬肉進口,驗出非洲豬瘟病毒呈陽性,經查為一對越南母女以空運快遞進口。依非洲豬瘟災害應變中心二十九日統計,全國查獲非法走私肉品一百九十件,其中有十二件驗出非洲豬瘟病毒呈陽性,包括來自越南的月餅、豬肉鹹蛋蝦子香腸等,顯示走私進口肉類製品五花八門,可見邊境管制漏洞百出。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一旦非洲豬瘟入侵,豬農的損失將逾二千億元。由於廚餘是傳播非洲豬瘟病毒的管道之一,農委會宣布自九月一日起禁止以廚餘餵豬,並提供飼料差額補貼。而欲求切斷病毒的傳播鏈,只禁一個月以廚餘餵豬,能有效果嗎?

豬農們應該記憶猶新,三年前,中國大陸遭非洲豬瘟入侵,有一半以上的豬隻遭撲殺,造成相當新台幣四千億元的損失。當時大陸境內豬價飛漲,引發嚴重的民生問題。許多病死豬海漂到金門,引發金門豬農的恐慌,金門的豬農們體認,邊境查驗防不勝防,因此全面轉型。金門全島飼養一萬多頭豬,不再吃廚餘,改吃飼料。如果金門的豬農可以用飼料餵豬,難道台灣不行嗎。

對於農委會禁止以廚餘餵豬一個月的新措施,台灣有些豬農堅持,飼養黑豬一定要用廚餘,否則會影響肉質。其實,對豬隻而言,能夠提供營養的食物,愈新鮮愈好,傳統上以餐廳、夜市的廚餘餵豬,主要是因為成本低。在歐洲,以德國為例,口蹄疫之後,早就改用飼料餵豬。 

如今,非洲豬瘟叩關,如果豬農還要堅持以廚餘餵豬,萬一豬隻染病,不僅整個豬場的豬隻要撲殺,全台灣的豬場都面臨遭感染風險。

換個角度思考,廚餘只能用來餵豬嗎?台灣每年產生的廚餘逾二百五十六萬噸,可以製作堆肥,做成有機肥料,供國內有機農業使用,不必再大老遠從國外進口化學肥料。依循環台灣基金會估計,廚餘做成有機肥料,每年商機逾十億元。此外,台灣電力需求逐年上升,廚餘與其他有機廢棄物可以轉化為沼氣發電,供應社區民生用電。

在非洲豬瘟威脅下,金門豬農轉型的腳步快,全面改以飼料養豬,值得台灣的豬農學習。政府鼓勵豬農改用飼料餵豬,同時也要為廚餘找到新的出路,為廚餘的再利用做好規畫;勿使餐廳或夜市的廚餘亂竄,製造新的環境問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