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三次分配與共同富裕

 |2021.08.30
6864觀看次
字級

「三次分配」近來成為大陸的熱議詞,原因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主持中央財經會議時,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安排」等政策指示。 

在二○一九年十月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上,他就談到「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時隔不到兩年再度強調,而且是在討論「共同富裕」的會議上提及,顯示當局非常重視,而且勢在必行。 

所謂「三次分配」,經濟學家解釋,初次分配完全由市場決定,如同鄧小平當年說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其後為了平抑貧富差距,政府透過「稅收」和「福利」等手段,進行二次分配。至於三次分配,則是在市場和政府政策之上,由個人或企業自願進行慈善捐獻。理論上,一個社會應該是三種分配機制並存,各自發揮作用,但中國大陸國情特殊,因此要由中央下令推動。 

按照習近平描繪的「三次分配」目標,是「要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不難看出他試圖扭轉多年來重增長、輕分配的走勢,並設法解決當前經濟與社會層面的深層矛盾。 

大陸經濟經過數十年的快速增長,正面臨成長下滑、債務加大、收入停滯、消費崩塌等四大壓力。為了克服這四大壓力,當局提出以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政策。內循環必須靠消費拉動,提升消費則要以增加收入為前提,但大陸目前仍有六億人月入僅人民幣一千元。因此實施三次分配,除了是要改善貧富不均,也是著眼於促進經濟成長。 

再者,近來大陸年輕人出現「躺平」的集體氛圍,「躺平」代表某種消極抵抗意識,和社會貧富不均、階層固化、年輕人看不到未來有關。所以當局高舉共富目標,推行三次分配,就是為了給年輕人希望。 

今年七月中共建黨百年會議上,宣布達成全面建成小康的「第一個百年」目標。明年二十大習近平要追求續任,透過三次分配促進共同富裕,就成為第二個百年的追求目標。 

中共當局追求共富和進行三次分配,不失為立意良善的政策導向,能否落實,卻存在許多疑問。 

一、「三次分配」美其名是企業自願捐獻,官方也強調絕不搞「殺富濟貧」。但經過當局這一輪嚴厲敲打,企業只能是被迫捐款做慈善,難免被批評是新時代的「打土豪、分田地」。

二、經濟增長有其基本規律,由上而下的三次分配,明顯是把「存量分配」置於「增量分配」之上,即使不說是「劫富濟貧」,也必然打擊企業的活力與信心,進而影響投資意願與就業情況,如何還能促進經濟增長?

三、許多發達國家進行三次分配,都是透過私人慈善基金及非政府組織(NGO),彌補政府的不足。但中共向來對NGO機構有戒心,最後很可能是成立一批「由黨領導」的慈善機構,向富人及公眾募捐。說到底還是體制的問題。 

如果說三次分配是「道德經濟學」,追求共富會不會淪為只是烏托邦,關鍵是政府要放權,讓民間自主發揮。就此而言,三次分配能否成功,對大陸現行體制也是一大考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