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歷史文化與民族精神

 |2021.09.01
7435觀看次
字級

去年九月新學期伊始,多數中學老師反映,依官版國、高中歷史課綱編寫的教科書,中國史大縮水,刪減了東漢末年的三國故事,平民皇帝劉邦、大周女皇武則天等人類文明史上的傑出人物皆不見了。將中國史放在東亞史裡交代,必使青少年學生輕忽中華傳承,不識民族文化之根基。

今年八月,曾任台灣區電機電子等公會理事長的西陵電子創辦人吳思鍾投書《聯合報》,論述「執政者,無權篡改歷史。」他指出任何政黨執政,都無權剝奪台灣青少年對本國歷史、文化、血緣、現狀等知的權力,也無權藉歷史課綱阻隔青少年汲取先聖先賢的智慧。

許多中學老師曾為青少年惋惜,少了探知三國人物在困境中運用智慧、勇氣打開新局的機會。今年吳思鍾建議自己念大學資工系的兒子先讀三國,再讀諸葛亮出師表,必更能感受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忠孝節義;可是他發現台灣年輕一代,離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已很遙遠。

上世紀日本侵略中國前曾倡議東亞共榮圈,指亞洲被歐美強權殖民,中國又落後;亞洲如欲從歐洲主宰下解放,就應以日本為核心,從滿州(中國東北三省)出發,由近而遠部署經濟共同體、國防圈,結合印度、澳、紐等國攜手共榮;後因戰敗才不彈此調。

民進黨執政後亟欲脫中自主,藉東亞論故招,從歷史文化面稀釋幾千年來中國核心的影響力;卻未察日本曾深刻研究漢學,迄今不輟。日本對日本人的教育沒有去中國化,東漢三國故事在日本是顯學,商場從魏蜀吳權鬥與合作中,剖析運籌、權術、詭道、馭人、用兵、舌辯(話術)之道。

日本有三國故事的電影、木偶劇、電視劇、電子遊戲、漫畫、搞笑劇;連中國大陸都再把日本的三國遊戲回拍成電影。日本歷史小說名家寫的三國志長銷七十年,總銷量逾兩千萬冊。日本神戶市新長田區的商場,豎立諸葛亮、關羽塑像,景仰他們代表的智慧與忠義。

明朝軍事家、思想家、哲學家兼教育家王守仁,號陽明,遇民變和藩王叛亂時領軍平亂,功績彪炳;卻不求顯貴,進退皆以民命安全為據。仕途窘塞時,他格物致知,探索知行合一之道;雖居偏遠之地仍講學授徒,成就陽明心學,傳播到日、韓等地。日本有一說,指海軍大將於戰勝俄國沙皇艦隊後,留下一生伏首拜陽明的自評。

民族歷史積累成民族文化,是最堅強的精神力量,支撐中華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獲得最後勝利。日本殖民台灣,曾想方設法切斷台灣與中華文化的臍帶,並不成功。中共建政,因階級意識與特殊政治目的,發動文化大革命,破四舊,害人無數;但中華文化的精神力量經得起考驗,遭迫害者獲平反,大陸又再保護古蹟文物,並提倡中國歷史文化教育。

中華民國光復台灣,兩蔣治台重視民族史、地、文化教育,以有別於大陸文革。如今民進黨執政,調整學生課程,民族歷史文化仍應是根本。教育部長潘文忠說歷史課綱沒有去中國化,而是強調台灣與周邊區域的關聯性,由近而遠,培養學生成為世界公民。

試看當今世道,政壇已少提修齊治平的道德素養;國安當局面對台、中、美交鋒,可有三國智略;軍民顯貴能實踐陽明學的知行合一嗎?試問缺少民族文化的精神力量,世界公民何所依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