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台南測候所 鷲嶺台地老建築 見證百年氣象史

文/人間社記者孫芳菲 |2021.08.30
2221觀看次
字級
早年收發氣象資料的電報機。 圖/人間社記者孫芳菲
1930年代開始使用的康培司托克日照計,用來觀測日照時數。 圖/台灣南區氣象中心提供
測候所中央是白色的風力塔,下方是一個18邊形辦公室。 圖/台灣南區氣象中心提供
台灣南區氣象中心的氣象歷史展示區。 圖/台灣南區氣象中心提供
所長室內的古董掛鐘。 圖/人間社記者孫芳菲
1940年代用來觀測風速的三杯風速儀。 圖/台灣南區氣象中心提供
台灣南區氣象中心的天文展示區。 圖/人間社記者孫芳菲
原台南測候所內的地震儀。 圖/人間社記者孫芳菲
原台南測候所(右)與台灣南區氣象中心(左)。 圖/人間社記者孫芳菲
早年以電報傳輸氣象資料的老照片。 圖/台灣南區氣象中心提供
昔日測量氣壓用的「空盒氣壓機」。 圖/人間社記者孫芳菲

文/人間社記者孫芳菲

國定古蹟「原台南測候所」有120多年歷史,是亞洲僅存最古老的近代氣象測候所,早年提供台南各糖廠、鹽場、農場等氣象資料;所內的地震儀觀測精確度達0.1秒,因此昔日工作人員要經常與日本報時台校對時間。

原台南測候所位於府城中心最高點「鷲嶺台地」上,這裡原是明鄭時期官方祭天的場所。1895年日本後,日本中央氣象台翌年選派技手近藤久次郎來台籌設氣象機關,並選定台北、台中、台南、恆春、澎湖等5處設立測候所。

台南測候所於1898年(明治31年)落成,建築物中央是高約12公尺的白色圓柱形風力塔,下方是一個近似圓形的18邊形辦公空間,由於造型酷似西餐廳的胡椒鹽罐,因此當地人暱稱它為「胡椒管」,也是台灣僅存的18邊形氣象站。

原台南測候所於2003年經內政部公告為國定古蹟,2016年莫蘭蒂颱風襲台,吹倒測候所前的大榕樹,當時在氣象中心的值班人員回憶:「聽見巨響時,很擔心大榕樹會壓到測候所,幸好它是往反方向傾倒。」災後大榕樹以鋼梁支撐,以免壓毀百年古蹟。



十八邊形古蹟

觀測全年無休

測候所內的木構以檜木為建材,飄散出一股檜木香氣。為了節省空間,窗戶採上下推拉的木框窗,窗台和建築物基座下緣都以玄武岩為材料,表面呈現石材的自然凹凸,未經研磨的原貌,研判玄武岩建材可能從澎湖運來的。

屋體以風力塔為中心,內部形成3個同心圓,由內往外分別為:風力塔、通道、6個工作室。最外圍的6個工作室,依序為觀測室、預報室、所長室、通信室、地震室和值班室。為了爭取氣象報告時間,各室彼此相通,沒有門阻隔;所長室有個古董鐘,猶可聽到滴答的鐘擺聲。

測候人員無論寒暑或暴風雨,都必須登上風力塔以肉眼觀察雲量、形狀和能見度,以及讀取日照計等資料,甚至颱風登陸前夕,必須懸掛警示旗幟。雖然風力塔僅12公尺高,但早年附近無大樓阻擋,據說天氣晴朗時,可以遠眺高雄壽山。

昔日觀測人員每隔3小時必須觀測氣候一次,加上每天上午9時、晚上9時也各觀測一次,一天總共觀測10次。每次觀測後,就像寫日記一樣,記錄在觀測簿上,是分析氣象及提供天氣預報的數據來源。

地震儀銅版紙

專業煤油煙燻

台灣位於地震帶上,觀測地震也是測候所重要的任務。測候所內有一間密室,裡面有2台退役的地震儀,地震儀四周在興建之初,就以檜木和玻璃隔間,以隔絕灰塵和風動,保持地震儀的高精密度。地震儀的台座與建築物地基分離,以免地震時也測到建築物本身的搖晃。

地震儀附有時間紀錄器,觀測的時間單位為0.1秒,因此必須相當精確,才不會造成誤差。昔日工作人員必須經常以無線電與日本報時台校對時間,且兩台地震儀必須同步記錄,以求數據的精確性。

地震儀記錄用的銅版紙也相當特殊,必須由專業人員用煤油燈均勻地煙燻,再裝在儀器上。地震時,測針會在全黑的銅版紙上畫出線條。記錄過的銅版紙,還需謹慎地上漆,才能避免新刮痕,以利清晰判讀和保存。



電報收發資訊 解碼成氣象圖

在電腦尚未發明的時代,氣象資料的傳輸幾乎都用無線電報收發。通信室桌上一台電報機,就是昔日測候員發送氣象電碼的機器。測候人員還需要將接收到的資料解碼,再將各地提供的數據和符號填入地圖,才能完成氣象圖。雖然一天只填一次氣象圖,仍需花費數小時才能完成。

2001年「台灣南區氣象中心」成立,緊鄰的「原台南測候所」雖已退役,仍負起氣候環境教育責任,民眾可以親近參觀,體驗如何施放氣球觀察風向,以及學習如何以旗幟發布天氣報告,並與南區氣象中心建置的現代氣象科技展示場結合,成為新舊交陳的氣象展示場。

南區氣象中心大樓設有氣象、地震、天文及海象4個展示區,是國內少數的氣候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一,而「原台南測候所」成為氣象展示場,不僅還原古蹟之美,更有世代交替傳承的意涵,參觀者可見證120多年來氣象進步的軌跡,見證台灣氣象觀測史的發展與測候所的貢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